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5|回复: 1

金字塔、中贸圣佳6月春拍铜镜专场介绍

[复制链接]

332

主题

58

回帖

739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739
发表于 2024-6-1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春、秋季铜镜大型拍卖会都是镜圈和镜友们关注的焦点,距离上一次铜镜大拍已经过去半年了。经过这半年的沉寂和准备,现在备受关注的铜镜春季拍卖会即将来临!

在6月份,金字塔拍卖和中贸圣佳两家春季拍卖会即将开启,同时铜镜专场也将随之而来!在这两天公众号《铜镜交流》的推文中,我们分别发布了金字塔拍卖和中贸圣佳铜镜专场的拍品图录介绍,感兴趣的镜友们可以回顾一下这两天的推文。

金字塔拍卖
预展时间:6月10日-12日
拍卖时间:2024.06.13 13:30 开拍
拍卖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弘善东路弘钰博古玩城B1层 金字塔拍卖
线上参拍:小程序搜索“金字塔拍卖”

中贸圣佳
预展时间:6月11日-12日
拍卖时间:2024.06.14 14:00 开拍
拍卖地点:圣佳艺术中心B厅(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
线上参拍:小程序搜索“中贸圣佳

*两场拍卖会除特殊标注外,默认拍品均为无底价起拍。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本次两家拍卖会的部分精品铜镜介绍。

— 金字塔铜镜精选展品 —

0.jpg
Lot 1059
“柏氏”銘畫像鏡

直径:22.5cm;厚:1.4cm;重:1338g
此面画像镜主纹饰四乳钉布局将纹饰分为四区.
一分区:东王公头戴“山”字冠,开脸清晰,胡须浓密,侧身端坐方圃之上,服饰刻画流畅细腻,东王公身前,踞跪二仙人在待奉,其中一仙人手持法器,下方可见玉免捣药,刻画精细,并且此类纹饰在画像镜中出现较少。
二分区:西王母侧身端坐头戴冠插胜,眉目清秀,前后各有两舞人奏乐和侍人及侍卫。
三分区:有“柏氏作镜”铭,少见的七匹奔马架乘一车,华盖高朝,为豪华安车。
四分区:两排奔马中,有三羽人舞蹈状,姿态各异,其中一排七匹马,二排八匹马,表达意境深奥,有待思考,探讨。
镜缘呈平雕工艺,有羽人、九尾狐,青龙,白虎等纹饰。
此镜整体铸造工艺精湛、钮形厚重饱满.高挺,大气磅礴,同时工匠运用娴熟的手法把人物的姿态表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画像镜的高浮雕,代入感,深邃感,该类镜存世甚少,颇为珍贵。
备:镜中二十二匹马的出现,甚为少见,据考柏氏,周氏可能都曾制作过贞夫镜。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Lot 1014
四山镜
直径:18.5cm;厚:0.7cm;重:491g(对裂,明修)
整体纹饰分为三层装饰,地纹为细密的羽状纹,清晰规整,纹理疏密得当,第二层为桃形叶片,自钮座方框四周延伸出数片,间以飘带连接,呈对称布局镜背,第三层为左旋“山”字形,分布在镜钮四边。此三层纹饰依次叠压,在有限的进深空间内塑造出更为复杂的装饰效果,实为匠心独运之处,且整体纹饰与镜体和谐统一,方圆兼备。此镜质地精良,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光气怡人,实属难得。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Lot 1098
海兽葡萄镜

直径:10.5cm;厚:0.9cm;重:456g(全品)
海兽葡萄纹镜是唐代铜镜中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的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瑞兽与葡萄纹饰的组合,是当时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下的特殊产物,主要流行于唐高宗及武则天时期,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在形制上亦主要分两种,一种为过梁式,一种为不过梁。此海兽葡萄纹镜属于不过梁式典型。内区高浮雕姿态各异的瑞兽在葡萄蔓枝间绕伏兽钮奔驰,外区葡萄蔓枝、飞禽、蜂蝶相间。边缘饰一周花瓣纹。磨制清晰,铜质优良,呈银白色,属唐代精致铜镜。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Lot 1045
雙鸞雙跑獸鏡

直径:16cm;厚:1cm;重:1074g(全品)
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镜钮旁左右各立一只鸾鸟,上下各有一只雄狮,均同向环绕镜钮飞逐,其间点缀四朵如意云纹。镜缘处为祥云纹和花枝纹相间环绕排列。鸾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有云:“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鸾鸟纹饰也是唐镜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图案。此镜主题纹饰中的双狮造型显得憨态可掬,与雀鸟同处且遥相呼应,颇具幸福喜庆的韵味,宛若庆典中所舞的雄狮之情态,虽为兽中之王,但并不显得威严恐怖。其肥硕饱满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此镜中双狮的造型进一步体现了这时期铜镜上的瑞兽不再是让人顶礼膜拜的神物,反映的不再是孤独、冷淡、威严的面向欣赏者,而是在造型上反而具有可爱的嬉戏趣味,与花草枝蔓雀鸟有机的连成一片,奔驰在世俗的社会里。此镜图案纹饰铸造精美生动,镜体硕大厚重,银白光,熠熠生辉,品相完美。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Lot 1066
周穆王吹箫引龙镜

直径:23cm;厚:0.7cm;重:1356g(全品)
我们以为此镜表现的故事内容应取材于另一个民间传说 :“吹笛引龙王止雨或降雨”。据《搜神记》记载 : 周穆王时,天下连雨三月。穆王乃吹笛,其雨遂止。
据传古代西周穆王有一根很神奇的止雨笛,干旱时吹笛能请来海龙王,笛奏“龙吟水”便布满祥云,天降甘露。而且此笛声亦能止雨,雨下多了、过量了,同样与民不利,同样需要“吹笛止雨”。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三》诗云 :“笛奏龙吟水,萧鸣凤下空。”表现的即是“吹笛祈雨”这样的故事传说。龙王,是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中国古代民间习俗有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早,五縠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因此,龙王信仰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颇为普遍,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因此,人们将这种“吹笛引龙王止雨或祈雨”的实践内容表现在铜镜纹饰中也在情理之中了。从此镜纹饰来看,吹笛人或为周穆王,坐于山间平地之上的蒲垫之上,安然地吹着笛子,以笛声恳请龙王布雨或止雨。对面波涛汹涌的水面之上,龙王与侍者立于水面之上,龙王手持芴板,眺望着对面的吹笛之人,似乎陶醉于笛声之中,逐渐被感化。所以,从此镜纹饰内容看来,我们以为称此镜为“吹笛祈雨”故事镜更显妥帖,但因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吹笛祈雨”这一典故,故我们暂且根据此镜纹饰中人物的活动内容,称其为“吹笛引龙王”故事镜。

640.jpg
Lot 1033
賞得秦王鏡

直径:9.5cm;厚:0.8cm;重:167g(全品)
版别少见,内区四瑞兽饱满灵动,肌肉感,力量感强烈,楷书体俊美。古人时常用“秦镜”来激励人们,应一尘不染、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肝胆照人。在中国古代,铜镜除了用于整理衣冠和化妆外,还象征着公正与廉洁,衙门里常常悬挂有“秦镜高悬”“明镜高悬”的匾额 , 寓意官吏办事、断案公正廉明之意

640.jpg

640.jpg
Lot 1043
海獸葡萄鏡
直径:12cm;厚 :1.1cm;重 ;533g
经典海兽葡萄纹镜,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造精美,工艺精湛。镜背空间由一周凸棱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环饰四只造型各异的海兽,昂首趴伏状,憨态可掬,地章铺饰葡萄果实枝蔓,瑞兽之间的凤鸟纹及蝉纹少见,外区饰有不同形态的禽鸟飞翔于葡萄丛中,极富自然情趣。镜背构图新颖,布局合理,这种繁缛富丽、果蔓锦簇的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此时社会的富裕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整镜保存完好,状态佳,铜质精良,镜体干凈,唐镜佳作。

细节图
640.jpg


— 中贸圣佳铜镜精选展品 —

640.jpg
Lot 1907
葵花形透腿鸳鸯鸿雁衔绶花枝纹镜

直径:26cm 厚:0.9cm 重:2523g
八瓣葵花形,半圆钮。镜背环一周凸弦纹,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绕钮装饰对称的鸳鸯鸿雁纹饰,均衔同心结绶带,体躯修长,形象优美,造型纤巧,毛羽刻画清晰,图案几近充满整个镜背纹饰区。整面铜镜造型规矩,表面光洁、漆黑莹亮、呈“黑漆古”包浆,品相极佳。其皮壳为难得一见的“黑漆古原光”状态,温润、内敛、不张扬、不轻浮,它表现出一种坚韧、温和、细腻、含蓄之美之光,由内而外透射出魅力无穷的美,使人感受到吉祥、美好、温馨,整体观之其墨玉般的肌肤,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整体纹饰极具线条之美、力度之美,线条匀挺而工整、精致、圆润,显得灵活厚重,更有力量和节奏感,使人体会到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和力的运行,产生感情的奔放和共鸣,其纹饰寓意富贵祥和,喜庆美满,天长地久,是当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工艺美术的一个缩影,展示出一副富丽堂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盛世风采。

相关链接:鸳鸯有寓意富贵吉祥、喜庆美满、天长地久等“成人之美”之意。以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绶带,颜师古注《急就篇》说:“绶者受也,所以承环印也。”可知绶带乃印所系,以示官位序禄,同时绶谐音“寿”,亦有健康长寿之意;婚礼用雁,自古有之。唐代婚嫁礼仪中的“纳采”,是男方送彩礼去女方家里求婚,此事由媒人出面,礼用雁,因为雁是候鸟,候阳而动,秋去春来,行为有序,暗喻妇女一切行动要以男子为中心,期以正道事君。雁又忠诚,与配偶终身厮守。即为孤雁,也不再择偶,鸿雁这种不离不弃,终身相伴的习性,受到人们的赞赏,所以在唐代婚礼中以雁为礼。因为活雁不易得,因此身世显赫的家族会用带有鸿雁纹饰的铜镜,作为婚姻聘礼,这种铜镜寓意富贵祥和,喜庆美满,天长地久,此镜即属于此。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Lot 1953
四龙持连枝花蕾纹镜

直径16.5cm 厚0.65cm 重:335g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座外饰云雷纹。其外为一圈凹面环带。全镜以云雷纹为地纹,主题纹饰为四组夔龙纹组成,夔龙拟人状,圆目怒瞪,张口露齿,大步跨越,左后肢与尾部缠绕,左手持一卷曲花卉,气韵生动。从中可窥夔龙纹传奇神秘的装饰艺术效果。此镜纹饰细腻,线条流畅,体现了古代工艺美术大师的高超水平。

铜镜作为起源于神权礼器的一类工艺品,由于逐渐贴近了贵族阶层的生活,而在思想文化艺术大繁荣的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下,铜镜至少在统治阶层中作为实用器物已经普遍使用了。如《韩非子·现行篇》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但此时从文献记载及出土情况来看,铜镜的使用者仅限统治阶层及贵族阶层,普通百姓还是以陶鉴盛水照面饰容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时期的绝大部分铜镜皆为当时宫廷器物。当时铜为贵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开采量小,国家提倡“铜本位”,主要产地是江南地区,江南铜材向中原王朝的流动主要是贡金(金即铜)、献金、赠金、俘金等方式,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制作一面尺寸如此美轮美奂的铜镜想必一定非显即贵,甚至只有诸侯王才会不惜一切成本,用最好的原材料,最好的艺术大师,最好的工匠去制作这样一面镜子。南方户出。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Lot 1893
四凹乳四神瑞兽博局纹镜

直径:14.4cm 厚:0.6cm 重:566g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主题纹饰为四枚凹乳钉间隔将镜背分为四区,四方饰有四神纹饰,以线工绘其形,刻画细致,极富律动,青龙游走,身形劲健,白虎雄壮,威武凶猛,朱雀灵动,气韵华贵,玄武具象,刻画精细。四神形体刻画之精湛,同类镜中罕有与之相论者,足见工匠技艺之高绝,布局规整。宽素缘。此镜玄武为龟蛇分体,另有熊纹,较为少见,给人新颖别致之感。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Lot 1904
瑞兽缠枝花卉纹镜

直径:10.3cm 厚:1cm 重:260g
圆形,圆钮,圆钮座。一周带有三角锯齿纹的凸棱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只形态生动,动感十足,四肢矫健,形体丰腴,毛羽清晰的似犬或似鹿瑞兽,或闲庭信步,或低头觅食,或回首顾望,或奋蹄疾驰,动物形体刻画细腻,构图变化多端,情态不一。外区缠枝花卉纹环绕一周,花卉纹线条流畅,构图巧妙,显示出流畅华丽的视觉效果。边缘纹饰为三角锯齿纹。此镜通体白亮,光彩照人。景星麟凤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铜镜专场Lot1040。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Lot 1913
复合浮雕工艺十八学士镜型屏

长:33.3cm 高:30.1cm 重:4128.5g
此屏方形,双面均有纹饰,一阴一阳,极具巧思。正面以复合工艺把每一个人物、树木、亭台楼阁粘贴组合,展示十八学士图。十八位高士贤者集于一园之内,或对弈或抚琴,或论道于树下,均为神情悠然自得,气氛轻松惬意,园内遍植松柏,并搭配铜炉,灵鹿,仙鹤。整个画面布局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巧妙衬托了高士忘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愉快心情,方寸间将人带入空灵邈远的山水化境之中。高墙深宅、楼阁亭台、曲桥回廊以及、男眷、孩童、宾客、侍从等众多人物,一派恬淡的世外情怀。

背面阴刻三顾茅庐人物故事,通篇构图疏密有致,枯木略施,丘壑稍写,意境清虚不嫌空松。隆中朔风凛凛,山如玉簇,灵气潺潺,菁华满目,是谓意蕴超迈。个中人物描摹生动,形象稚拙亦臻高古,睹见关羽英姿勃发、长须飘飘,双手藏于胸前,张飞五大三粗、手握宝剑,刘备谦逊弓腰、微指茅庐,甚觉形貌达意、栩栩欲话。面前侍童拱手相迎,诸葛孔明手持兵书,安然不惊、气定神闲之情态,历历拂然眼前,莫不令见者动高怀、兴远想。

十八学士典出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渐平,乃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人并为学士,评古论今,商议治国之策。后人称颂为“十八学士登瀛洲”。《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历代典籍均有记载。“三顾茅庐”典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是曰“刘备亲顾茅庐拜卧龙,三往,乃见”,故而民间苍黎引之以喻诚心诚意之贤人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Lot 851
元-明 秽迹金刚像八卦纹镜

D:22.8cm T:2.2cm Wt:5291g
铜镜背面中央立体浮雕一尊乌枢沙摩明王像,此像三面八臂双足,火焰状发髻,头戴五叶花冠。皆面生三目,圆睁怒视,阔鼻浓眉,形象凶忿。胸前两主手一手持金刚杵,一手握金刚法轮。其余六手各执法器,体态宽大饱满。上身袒露,下着山纹甲,足蹬云头靴,与常见明王像坦胸赤足略有不同,更接近韦驮天尊衣着,可参考山西双林寺韦驮像,腰间、膝前皆饰有兽首,极具震慑。外缘分别有一圈秽迹金刚咒语和一圈八卦纹,为佛道相容的有力佐证。
此件铜镜背部所铸明王像与中原常见造像在面相、衣着、神态上皆略有不同。根据唐·不空大师译《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曼荼罗仪轨》。经文云:又“秽迹金刚”,为“不空成就佛”忿怒,即“乌枢瑟摩”菩萨也。

细节图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注意:此件拍品在《璀璨——古代艺术珍品夜场》,不属于铜镜专场。

让我们一起关注6月铜镜大拍!

1

主题

4

回帖

42

积分

初入镜圈

积分
42
发表于 2024-6-1 15:0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彩,
一次铜镜的饕餮盛宴
徜徉在铜镜世界中,欲罢不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