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辽金铜镜及款识赏析

[复制链接]

332

主题

58

回帖

739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739
发表于 2024-5-28 15: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铜镜,古亦称之为“照子”或“鉴”。除正面照人外,背面的纹饰则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印记。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齐家文化,经夏、商、周三代定型,至春秋,已经广泛的铸造。战国、汉唐是中国铜镜从成熟走向鼎盛的阶段,到北宋逐渐走下坡路,北方的辽、金镜却独树一帜,照亮北方,闪烁着中国铜镜最后的光芒,也在中国铜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满洲里市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多年来收藏百余面辽、金铜镜。本文选取珍品,通过小小的镜面纹饰,领略千年前北方草原民族文化内涵,欣赏契丹和女真民族所创造的铜镜艺术魅力。

微信图片_20240528161152.png
女真文刻款亭阁人物抚琴镜

一、辽镜余辉

契丹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善于向唐宋学习,如铜镜其中的一部分花纹便是从唐、宋镜直接拿过来或作简化处理,如缠枝宝相花、孔雀衔枝、双舞狮等纹饰,都与唐宋镜相关。契丹又是十分注重手工艺生产的民族,他们从中原掠来大量工匠,为他们建城修塔,烧瓷炼铜,开发许多金、银、铜、铁矿。“契丹”本意为“镔铁”,他们制作的马鞍天下第一,手工产业自具特点,宋朝称之为“契丹样”,即说明契丹人独创出了他们民族的品牌。就拿铜镜来说,总体是契丹镜体小而薄,纹饰简洁大方,线条舒朗豪放,体现了游牧民族心理的美感和灵魂的升腾。

二、辽代铜镜的类别

(一)佛教内容的铜镜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政权初期将佛教奉为国教,至辽圣宗、辽兴宗两帝的推崇,加上国力增强,佛教在契丹王朝中期发展到极盛的阶段,佛教建筑四起,佛塔林立,每个佛塔上就嵌有几百甚至上千面铜镜。铜镜的背面纹饰有很多佛教内容,如飞天、迦陵频伽、摩羯、荷花等。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35.png
迦陵频伽纹铜镜

迦陵频伽纹铜镜:辽代,直径22.7厘米,缘厚0.2厘米,钮高0.4厘米。模铸。小半圆钮,为二次焊接,花形钮座,薄平缘较宽。整体较薄,正面平,生满了绿锈和红锈,背面也局部生锈。区间布满了纹饰,即两个奏乐的迦陵频伽的头尾对至,两者面向一致,均向钮处,方向上下相反。头戴云朵状的华冠,颈部佩戴缨络,披肩有飘带向后扬去。双臂戴臂箍,腕戴了两个镯,一侧捧笙吹奏,一侧执拍板在打击。双翼展开,尾翎舒展飘曳。迦陵频伽纹铜镜还见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那面图案比较简略,所奏乐器一样。在辽墓壁画上,已见多例,反映了辽代佛教之兴盛。

(二)道教内容的铜镜

辽朝虽将佛教立为国教,但儒、道两教也同样尊崇,耶律阿保机所建造的第一个草原城市—龙化州便建有孔庙,辽上京建城之初也建孔庙。在契丹萨满的基础上道教在辽境发展起来,墓中的壁画也包含驾鹤的仙人、四神像、玉皇、西王母等道教内容。

微信图片_20240528161826.png
四凤龟灵贺寿纹音乐铜镜

四凤龟灵贺寿纹音乐铜镜:辽代,音盒直径22.7厘米,缘厚0.9厘米;铜镜直径20.5厘米,缘厚0.6厘米,钮高1厘米。

铜镜、音盒均为铸成,发声器为错落,锻造后焊接。音乐盒呈池状,底面即为镜面,近缘外折出一横向深槽,两个发音器的底托插入基中尚能移动。发音器为铸出来的圆角长方体,上另焊两长条状铜簧,基厚而顶端渐薄。带有音盒的铜镜尚为首见,极为珍贵。

铜镜的正面为音乐盒盖。镜钮为半圆形,无钮座。区间为四个由连珠边框圆形的人物、龟、鹤图案,右侧为株柏树,上边为排成人形的飞雁、云朵,远山中间为三波浪纹,空中两只仙鹤飞舞,近为岸边,一龟吐出仙气。其右立两个人物,一高一矮,当为龟龄贺寿之意,这种图案在辽镜中十分流行。

(三)花鸟、瑞兽纹铜镜

辽铜镜上不仅有宗教信仰,也有契丹人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诉求和富贵荣华的向往,如馆藏的四碟钱文镜、牡丹纹镜、菊花纹镜、秘戏纹镜等,便可以看出契丹族的精神追求。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41.png
六鹤纹铜镜

六鹤纹铜镜。辽代,直径19.2厘米,缘厚0.5厘米,钮高1.2厘米,铸造,宽厚缘,半圆高钮,环钮为一个湖石,石之右为一株芭蕉,左右侧均为修竹,天上有两鹤飞翔,河边立四鹤,有啄虫、有梳理羽毛、有缩颈休息,各具神态。此镜当有“六合同春”之寓意。

(四)反映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的铜镜

辽代与西域诸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就是西方人的后裔。耶律阿保机两次西征,打通了辽国与西方的通道。西方的珠宝如玛瑙、玻璃、金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辽境。每隔四年,还在辽上京等地举办国际性的商贸大会,反映在铜镜上有胡人乐舞纹铜镜和驯狮纹铜镜。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44.png
胡人驯虎纹铜镜

胡人驯虎纹铜镜:辽代,直径7.2厘米,缘厚0.4厘米,鼻高1.2厘米。模铸,为挂镜,上鼻为一胡人骑一虎。胡人头戴冠,双目突,高鼻,头扭向身后,双臂张开,右手持棍,左手五指伸出。虎右向立,扬首,双目圆睁,尾呈“S”形,有三个三瓣形花草填白。以往所见的胡人驯兽多为驯狮,很少见驯虎的,在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中,西方百戏来辽境内演出,便有驯兽等杂技节目。在辽铜镜、辽瓷、玉雕以及佛塔等建筑装饰上等均有表现。

(五)仿唐仿宋镜

辽仿唐镜前几个部分已有介绍,如宝相花纹菱花形铜镜。这一部分主要是仿唐海兽葡萄纹铜镜系列以及仿宋镜,有的是原搬照抄,如仿海兽葡萄镜,仅有“官”押,其余是翻模即铸。仿宋镜则镜体更薄,或取其一部分,或另加改造。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46.png
钱纹锦地双牡丹纹铜镜

钱纹锦地双牡丹纹铜镜:辽代,直径10.9厘米,缘厚0.2厘米,钮高0.4厘米。白铜质,桥形小钮,连珠纹一匝为钮座。平缘较薄,为铲掉一层。近缘处亦有一匝连珠纹,为钱锦地,两枝牡丹花分置两侧,花向外盛开状。这种钱锦地在宋代比较流行,即整个为钱纹地。此镜在钱纹地上又加两枝牡丹花,这便是在宋镜花纹基础又加以改造。另外,连珠纹也是辽镜的主要特征之一。

三、金镜之光

金王朝的建立者—女真人自古便是渔猎民族,他们居于白山黑水间,土质肥沃,江河纵横,都是物产极丰天堂般的自然环境。金灭辽后,将原来辽宋边界境推进到江淮之间,又有极丰富的铜矿资源和灵巧的冶镜艺人。金镜有反映北方女真渔猎的双鱼镜,还有更多反映中原文化的故事与传说。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一面双鱼镜竟达到了42厘米,反映出女真民族的彪悍性格和金王朝国力之威。

(一)双鱼纹铜镜

金代铜镜中的纹饰以双鱼为主角,这种特征经历了近1个世纪。双鱼在古代一直被推崇,辽代虽未见双鱼镜,但瓷器、金银器、玉雕件上多见,并有将双鱼刻于太阳纹的圆心处,说明契丹人对鱼的崇拜程度。女真人以打鱼为生,更加崇拜鱼之神灵,将之塑于镜背当具有特殊的含义。这次展出的双鱼纹铜镜。其中顶级的为当錾刻双鱼纹转心铜镜。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48.png
刻双鱼纹转心铜镜

錾刻双鱼纹转心铜镜:金代,直径10.1厘米,缘厚0.4厘米,钮高1.1厘米。镜为铸出,鱼纹为雕刻出后焊接于背。半圆钮较高,两鱼首尾对置,鳞片与尾清晰,刻工细腻、高浮雕式。镜体扣一盒状托,能转动。这应是金代双鱼纹铜镜中的精品。

(二)人物故事纹铜镜

女真人不甚重视佛教,但尊崇道教,故将与道教相关的故事铸于镜背,这便是金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神话故事中,最多的则是龟龄鹤寿的图案,表达了女真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满洲里市草原丝路珍品陈列馆人物故事纹铜镜共17面,最重要的有鹤鹿同寿、仙人故事纹、仕女观瀑镜、童子攀花镜。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50.png
鹤鹿同春仙人故事纹铜镜

鹤鹿同春仙人故事纹铜镜:金代,直径17.9厘米,缘厚0.6厘米,钮高1厘米。模铸。细部又经錾刻,属于头版头模镜。半圆按钮较高。钮右侧为一高台上坐一长者,左手扶膝,右手捋髯,其前面一扎双鬓童子,其上身向长者倾,右手指向远方,左手牵一鹿。大角鹿,有鞍,上驮一物。左侧门前立一童子,半侧身向长者,双手托一物。两童子面含微笑,对长者如有所语。山门半开,一仙鹤伸出一爪和长颈。山门左侧为一参天松树,枝叶遮过长者。下方一眼山泉从右向左流去,浪花溅起。此镜表现的是福、禄、寿之寓意。人物和动物的面部和五官刻画十分传神。宽缘向外略薄,有边棱。这面铜镜应是人物故事类铜镜的上品。

(三)花鸟、瑞兽纹铜镜

此类铜镜共8面,有4面是参照汉镜而改造,如纹饰中神兽纹变成金代流行的花纹写实性较强,有3面是孔雀纹铜镜,当为仿宋镜,又加以取舍。另一面为荷花鸳鸯纹铜镜,当为金镜的风格。这部分镜子大多有吉祥的寓意。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53.png
“大定通宝”钱文铜镜

“大定通宝”钱文铜镜:金代,直径12.5厘米,缘厚0.5厘米。模铸,圆钮,圆心上为“大定通宝”钱文。区间为两只鸳鸯各衔一花枝,一高飞,一游动,有荷叶、荷花、菱角等水中花草。在铜镜背部印有钱文是金代铜镜较流行的作法。窄立缘,又出叠缘。

(四)辽、金仿汉镜

这种铜镜存量很大,有少部分为辽仿汉,大部分为金仿汉。有的仿得很精细,是金镜中的精品。纹饰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龙虎纹,一部分是四乳钉或八乳钉龙纹、鸟纹,还有一部分为神兽纹。这种铜镜虽具有浓郁的汉风,但铜质、镜子外形上均有金代的时代印记,如多黄铜或红铜,体变厚,镜面均鼓起等金镜特点。

微信图片_20240528154755.png
“青盖”铭文龙虎人物纹铜镜

“青盖”铭文龙虎人物纹铜镜:金代,直径9.5厘米,缘厚0.6厘米,钮高0.9厘米。模铸,黄铜质略泛红,镜面鼓起,半圆钮较大,圆形钮座。宽缘处有细齿纹和折线水浪纹,近缘处为放射线一匝,区内坐一侧身向右的羽人,头扭向左,右手伸向一羊,左手扶胸,羊身后为一龙纹,上一虎纹卷尾扬起处为“青盖”两字,虎张嘴与龙对咬。此镜工细,尤其人物的面孔,身体部分很精美。“青盖”也应是“青羊”的含义。

四、结语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这里列出的每面铜镜都是距今千年前后契丹、女真人的心爱之物,它们照亮过多少人的衣冠和面容,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千年之后又现人间,今天虽不需要宝鉴正衣冠,但镜背纹饰,制作工艺以及镜铭之雅,均给我们带来美的愉悦,享受铜镜艺术之美。

契丹和女真族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艺术画法和北方草原画派。这种艺术风格也影响了铜镜背面的纹饰。我们要了解契丹和女真这两个民族的历史艺术成果,辽金铜镜是最直接、最生动的窗口,因为铜镜体现了先民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工艺制造能力。
【作者:何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