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战国四山纹铜镜修复及保护过程

[复制链接]

368

主题

83

回帖

1059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1059
发表于 2024-5-18 15: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镜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镜,不仅以之映照妆容、装饰居所,还用它来寄托相思、辟邪 祈福,更用它来比拟人物、譬喻德行。可见,镜子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意义非凡。本文以一件战国四山纹铜镜的修复保护为例,针对该文物存在的矿化、残缺等病害,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使其病害得以控制,形貌得以复原,从而延长文物寿命。

一、保存状况及检测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礼乐制度的崩坏,从青铜礼器铸造逐步扩展到铸造青铜日常用品。作为典型代表的铜镜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铜镜种类繁多,根据其主题纹饰可划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彩绘镜等十三个类型。本文修复的对象为战国时期四山纹铜镜,该铜镜共碎成若干块,且有部分缺失。镜身有前人修复痕迹,但黏接处现已断裂,严重影响其观赏性及艺术价值。为恢复铜镜的原有面貌,需对其进行保护修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文物病害的分析评估是文物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文物保护的重点研究内容。发现病害、分析病害和防治病害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处理病害问题的常规步骤。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对文物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揭示文物内在价值和表象下的变化规律,是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2_图像_0002.jpg
图一 战国四山纹铜镜修复前

(一)保存状况

该战国四山纹铜镜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铜镜直径13.95厘米,修复前重量93.15克。镜形为圆形,方纽座,纽外有一周凹面方格,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成,主纹叠压在羽状地纹之上,山字向左倾斜,素缘卷边,该镜破损严重,伴有多处裂隙,镜面被硬纸板覆盖,有现代修复痕迹,表面有少量泥土附着(图一)。由于该铜镜长期埋藏于地下,受酸、碱、盐及泥土侵蚀,其质地极为脆弱。战国四山纹铜镜修复前及病害如图二所示。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2_图像_0001.jpg
图二 战国四山纹铜镜病害图

(二)检测分析

对铜镜进行保护修复之前先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其断面,从而获得铜镜合金成分、显微结构和锈蚀产物等考古发掘和器物室内整理时无法提取的信息。铜镜的修复过程,将是材质分析和样本观察的最佳时机。

铜镜检测所用的仪器为扫描电镜-能谱仪(仪器型号为日本日立 TM 3000-德国布鲁克Quantax70),将样品断面贴于导电胶上进行喷金处理,喷金时间60秒,扫描电镜电压15千伏。样品的显微结构如图三所示,能谱分析结果统计列于表一。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3_图像_0001.jpg
图三 战国四山纹铜镜扫描电镜图

表一 EDS分析结果统计表
微信图片_20240518154807.jpg

图三样品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连续致密的高亮区域,该区域能谱结果显示铜镜的主要元素组成为O、Cu、C、Si、Sn、Al、Pb、Fe,其中C、Si、Al元素主要来自样品中的泥土污染物(表一)。铜镜中Cu元素含量1.6wt%,Sn元素含量49.2wt%,Pb元素含量1.6wt%,腐蚀导致铜镜表面的铜元素流失而锡元素残留下来,因此检测结果中锡元素含量较高。铜镜锈蚀产物中未检测到氯元素,可以判断铜镜锈层中不含“有害锈”,不会对青铜器产生进一步的危害,后期可不对其进行处理。

二、修复保护的实施过程

针对该铜镜的病害状况、检测分析结果,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中《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 0009—2007) ,编制修复保护方案,设计修复保护流程,说明拟采取的修复保护方法、技术和手段。

(一)信息采集

建立铜镜修复档案的宗旨是挖掘和保存与之相关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修复前,做好原始信息采集工作,包括铜镜的编号、名称、来源、时代、质地、形状、纹饰、尺寸、重量、保存现状、病害等记录(表二)。修复中,除对修复方法、材料、效果进行综合比较评估外,还收集和记录修复过程的详细影像资料和文字描述。修复后,形成一套完整的修复档案。其最终目的是便于后人查究,也为再次复修及重新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表二 铜镜修复前原始信息采集表
微信图片_20240518154930.jpg

(二)清洗

该铜镜附着物较少,表面疏松的泥土先用羊毛刷进行清理,再用蒸馏水、无水乙醇配制出的溶液(2A)软化其他硬结物,软化后用棉签进行细节清理(图四)。镜面覆盖的厚纸板需用棉签蘸取2A溶液进行逐层揭剥,对于残片黏接处的老化胶黏剂,需用丙酮进行湿敷,待软化后用加热的手术刀清理碴口残留的胶黏物(图五)。胶黏物清理后,需用蒸馏水对其清洗,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清洗剂和溶解的锈蚀物残留在文物上。清洗结束后,将铜镜放入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干燥,避免水分残留在器物基体的孔洞内,造成铜镜进一步腐蚀劣化。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5_图像_0001.jpg
图四 清理表面附着物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5_图像_0002.jpg
图五  清理、拆分后

(三)黏接

在文物修复中黏接工艺直接关系到修复效果与文物的安全,是整个修复工艺中极为关键的一环。由于残片较多所以先对其试拼接再编号,将已编号的残片置于平整、洁净且表面细腻的瓷板子上(板上涂抹脱模剂),纹饰面朝上,按从内至外、从小到大的顺序(顺序可根据不同器物而定)进行拼对,并逐一编号(图六)。表面纹饰、颜色、厚度、碴口大小会帮助我们找到连接点,从而确定出正确的拼接顺序和黏接位置。拼对完成后,将搅拌均匀的Araldite2020型环氧树脂、矿物颜料、填料涂抹在断面对铜镜进行黏接(图七),再用热熔胶棒暂时固定黏接口,待黏接剂凝固后拆除热熔胶棒的胶点。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5_图像_0003.jpg
图六 拼对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5_图像_0004.jpg
图七 粘接

(四)翻模、补配

通过观察该铜镜残片的纹饰特征,并结合同时代、同形制四山纹铜镜的图像和文献资料,可以确定此战国四山纹铜镜纹饰以镜纽为中心呈180°对称,故镜面残缺处的补配可用残件为模制作。

翻模选用加聚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基质、催化剂比例为1∶1,固化时间为3分钟(室温23℃)。揉捏均匀后将印模材料压在 需翻模区域,固化后利用硅胶弹性自然剥离(图八),再将Araldite2020型环氧树脂、矿物颜料粉、填料搅拌均匀倒入硅胶模中,待环氧树脂完全固化后取出补配块。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6_图像_0001.jpg
图八 硅橡胶翻模

翻模出的补配块和铜镜残件进行反复比对,用笔标记补配块上需要截取的部分,将多余的部分打磨除去。切割打磨完毕的补配块和铜镜残件用环氧树脂黏接,黏接前仔细比对补配模块形状、纹饰,用刻刀对纹饰不清晰部分进行雕刻,使补配模块与残件契合,纹饰走势流畅(图九)。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6_图像_0002.jpg
图九 补配后

(五)封护

封护是为了让金属文物穿上“防护服”,使其具有一定的抵御环境腐蚀的能力,从而增强铜镜对有害气体、水分和灰尘等污染物的抵抗能力。对于该件器物,采用2% ParaloidB72乙酸乙酯溶液作为封护剂进行封护处理,用软羊毛刷进行2遍涂刷待其自然风干,使其达到有效保护(图十)。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6_图像_0003.jpg
图十 封护

(六)全色

为更好地构建其完整性,不影响文物的艺术价值,经过黏接、补缺的部位需要进行全色处理。全色前仔细检查铜镜整体,确认修复完毕,无一处遗漏,再选择合适的矿物颜料、天然虫胶乙醇溶液,对补缺部位进行全色处理。根据器物表面的颜色,蘸取石绿、石黄、钛白粉、炭黑等多种矿物颜料色粉,接着将调好的颜料反复以涂、点、拨等方式对补配部分进行上色(图十一、图十二),使其基本与原器物颜色一致,过渡自然,无突兀。全色完成后,将其置于通风处晾干。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7_图像_0001.jpg
图十一 牙刷弹拨上色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7_图像_0002.jpg
图十二 笔刷上色

(七)预防性保护

文物进入库房前要进行保护处理。必须按类存放不能混存,更不能堆积存放。因为不同材质的文物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可根据各类文物对温湿度的不同要求,分小库房保管,为其创造适宜的小环境。此件文物修复后放置于库房内,库房温度控制在20℃±5℃,相对湿度控制在45%±5%,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使其寿命更长久,所以选择合适的保存环境,比保护修复更重要、更经济、更节约。战国四山纹铜镜修复前后对比图如图十三、图十四所示。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7_图像_0003.jpg
图十三 战国四山纹铜镜修复前
“破镜重圆”——战国四山纹铜镜保护修复_丁洁_页面_7_图像_0004.jpg
图十四 战国四山纹铜镜修复后

三、总结

1.本文运用传统修复技术与新材料相结合的方法,重建了战国四山纹铜镜的完整性,而在修复之前和修复过程中对器物材质、保存状况及表面现象的观察研究,也使得器物上潜在的历史价值得以发掘。

2.战国四山纹铜镜锈蚀产物不含有害锈,所以只清理铜镜表面的硬结物,对无害锈予以保留。在修复保护过程中,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将修复保护处理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更多地保留了历史痕迹。

3.对战国四山纹铜镜的残缺部分,结合同时代、同形制四山纹铜镜的图像和文献资料,并结合铜镜残件自身的纹饰规律进行了补缺,尊重了客观事实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其历史信息。

4.青铜器的修复理念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我们还将不断地研究探索,找出更新、更好、更适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法,使承载着大量历史信息的文物传承下去。
【作者:丁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