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汉代铜镜相思铭文研究

[复制链接]

368

主题

83

回帖

1059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1059
发表于 2024-4-14 1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主要以阜阳汉代铜镜和冈村秀典《汉镜分期研究·镜铭集释》中的二十例铭辞为例试做探讨,并对其中“内清质以昭明”和“洁清白而事君”两类特殊相思文化镜铭进行释读,在出现与流播年代、配字组句特征和铭辞体例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由于异体字、通假字和减笔字较多,研究者释读出现了“工艺说”“养生说”“敬夫说”“晁错说”“君臣说”“相思说”“辟邪说”“养生固精说”“魂魄说”等多种说法。结合此类镜铭出现与流播的社会背景及时代动因等因素综合考察,汉兴以来,汉武帝为开疆拓土、解决匈奴边患危机,需要征发数量众多的青壮年男子从军戍边、补充兵员,夫妻分离、家庭破碎的现象使以镜寄托相思、以镜托物言志成为铜镜相思文化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西汉中晚期尤其是武帝时期,铜镜中流行一类表达亲人离别之苦、夫妻相思之情的铭辞,辞藻精炼清雅,文意委婉细腻,情感哀怨缠绵,堪称古典美文。此类铭辞承载的文化内涵、流播社会背景与时代动因,早为金文、文学研究者所关注,学者一般称之为相思文化镜铭。

1701664810623232021.webp.jpg
“昭明”“清白”铭双圈铭文镜
内圈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不泄。
外圈铭文:絜清白而事君,怨阴驩之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之可说,慕窦窕之灵贵,愿永思而毋绝(此镜铭文内容有省字)。

一、常见的相思文化镜铭

阜阳汉代铜镜中,有不少表达相思文化的铭辞,最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类:

1、见日之光,长毋相忘。
2、见日之光,长不相忘。
3、愿长相思,幸毋相忘。
4、长相思,毋相忘,宜佳人,乐未央。
5、长相思,毋相忘,常贵富,乐未央。
6、内(纳)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沕)穆而愿忠,然壅塞。
7、絜(洁)清白而事君,污秽之弇明。玄锡之流泽,恐疏而日忘。美之第(躬),外丞(承)可说(悦),毋绝。

汉镜中的相思文化类铭辞,内容庞杂,形式多样,流播地域甚广。除上述所列阜阳镜例证外,以下从冈村秀典《汉镜分期研究·镜铭集释》中再举20例铭辞试做探讨:

1、修相思,勿相忘,常乐未央。
2、修相思,慎(愿)勿相忘,大乐未央。
3、愁思悲,愿见怨君不说(悦),相思愿毋绝。
4、内(纳)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沕)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5、絜(洁)清(精)白而事君,惌(患)污秽之弇明。彼(被)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怀糜(媚)美之窮(躬)體(体),外丞(承)驩(欢)之可说(悦)。慕窈窕之灵景(影),愿永思而毋绝。
6、长乐未央,愿毋相忘。
7、长毋相忘,时来何伤。
8、君来何伤,慎毋相忘。
9、常与君,相欢幸,毋相忘,莫远望。
10、日有喜,宜酒食,长富贵,愿相思,久毋见忘。
11、与天无极,与地相长。欢乐如言,长毋相忘。
12、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富贵如言,长毋相忘。
13、道路辽远,中有关梁。鉴不隐情,修毋相忘。
14、秋风起,使心悲,道路远,侍前希。
15、久不见,侍前俙(希),秋风起,予志悲
16、久不见,侍前俙(希),君行卒,予志悲。
17、君有行日毋反(返)时,端正心行如妾在,时心不端行不正,妾亦为之,君能何治。
18、君有行,妾有忧。行有日,反(返)毋期。愿君强饭多勉之。仰天大息,长相思。毋久。
19、行有日兮反(返)毋时,结中带兮长相思。妾负君兮万不疑,君负妾兮天知之。
20、毋弃故而娶新,亦成亲心与心,长毋相忘,俱死葬何伤。

上述铭辞多数有夫妻离别相思的内涵,或为表达爱情忠贞之类的誓言,或为行人闺怨之辞,或是妻子对外出远行丈夫的嘱咐等,部分镜铭直接描述了丈夫到遥远的地方戍边,妻子不得相见的相思之苦。从铭辞表述的口气特征看,多以女性自述为主,或以镜自喻依托相思之辞,或托物言志含蓄委婉地述说怨恨、表达对夫君爱情的坚贞,或直接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担忧等,因此有学者称此类铭辞为“女性赋体诗”。

image_h=2000&w=2000&f=0&src=http://img1.artron.net/auction/2012/art100001/d/art1.jpg
“内清”铭文镜
“内清之以昭明,光夫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中,然雍塞而不泄。”

二、两类特殊相思文化镜铭的解读

以上所举汉镜相思文化类铭辞,大多数都能直观释读文意,研究者几乎没有异议。值得讨论的是阜阳镜铭中的第6、第7两例,与《汉镜分期研究·镜铭集释》中收录的同类镜铭比较,前者显然是后者的简化、省隐形式。汉镜铭文圈带在镜背图案中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有时为了图案配置需要,常常采用直接减字、截句等方式节省空间组图,给后人释读造成困难。正确理解阜阳镜中的第6、第7例铭辞的内涵,还是要从全面解读《汉镜分期研究·镜铭集释》的第4、第5例入手,而由于这两类铭辞中异体字、通假字、减笔字较多,字形辨识困难,文意晦涩难读,造成了研究者破读断句歧义纷呈。

“内清质以昭明”类铭辞

关于研究者对《汉镜分期研究·镜铭集释》第4例“内清质以昭明”类铭辞的解读,近年王纲怀先生在《西汉昭明镜铭文释考与研讨》中总结至少有五种说法。

一是“工艺说”。主要依据铭辞“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指铜镜洁净无杂质,镜面如日月般光亮,认为此类铭文是宣传、赞扬铜镜精湛的制作工艺,带有后世的所谓“广告语”性质。这一说法存在的问题是对铭辞后两句“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解释过于牵强,使人感觉文意不明。

二是“养生说”。主要根据镜铭“然壅塞而不泄”,认为与陆贾“养气治性,思通精神,延寿命者,则志不流于外”之说(《新语·怀虑》)文意相通,是养身健体思想在镜铭中的反映。

三是“敬夫说”。主要联系常见的昭明-清白铭重圈镜中有“絜(洁)清白而事君”句,认为文意是女子(男子的妻妾)对着镜子的内心情感表白。

四是“忠君说”。认为镜铭中“愿忠”“事君” 铭辞,表达的是臣子忠君之意。如台湾地区的学者林素清《两汉镜铭所见古语研究》一文就认为此类镜铭“乃借镜之洁净光明为喻,说明忠君有坚贞之志”,镜铭“然壅塞而不泄”句在《楚辞·九辩》中有类似的表述,其文意是说屈原、宋玉感慨奸人当道,自己忠心不得上达。

五是“晁错说”。王纲怀认为,此类镜铭文意是对西汉前期名臣晁错一生的评价。晁错提出的治国方略与“消藩”等改革措施直接触动了当时诸侯王贵族的切身利益,引发了“七国之乱”,晁错因此被冤杀。镜铭正面肯定晁错的功勋,对晁错之死感到惋惜,反映了对晁错的敬仰与怀念。

image_h=2000&w=2000&f=0&src=https://img1.artron.net/auction/2018/art512770/d/art.jpg
“内清”“君忘忘”铭双圈铭文镜
“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雍塞而不泄”。“君忘忘而先志兮,爱使心臾者,臾不可尽行,心沄结而独愁,明知非不可久爱,志所驩不能已”

另外,李零、汪春泓、窦葳及台湾地区的学者陈英梅、日本学者石川三佐男等也对上述相思文化类镜铭做出不同的分析。

台湾地区的学者陈英梅在《两汉镜铭用字研究》中提出上述昭明镜铭文“辟邪说”,认为此类昭明镜铭辞中“光辉象夫日月”句,与同时代日光镜铭辞表达的文意基本雷同,皆是出于人们希望铜镜产生辟邪作用的心理需求,认为镜子的光芒来自日月,甚至可以把镜子本身视作日月的化身,于是人们便认为它也能如同日月的光辉一般将黑暗、鬼邪之气加以映射驱逐出去。

窦葳在《两汉镜铭与社会研究》中认为上述昭明镜铭辞反映的是汉代社会流行的日月神崇拜的内容。

汪春泓在《从铜镜铭文蠡测汉代诗学》中解释上述镜铭又提出“固精说”,认为铭辞表达的是当时 “固精守气”的养生文化内涵,唯有固精,才能自持节制、恬静欢乐,而人的欢乐并非仅止于口体之奉,乃由道德修养既深所能体会到的真正的愉悦。此类养生保健思想既是早期道家养生延年说的内容,也是后世道教修炼“精气说”的理论渊源。

日本学者石川三佐男在《“蟠螭纹精白镜” 的铭文和〈楚辞〉》中将高本汉先生1939年6月在Burlington Magazine上著文列举的一枚蟠螭纹精白镜铭文与《楚辞》相关词句比较,发现两者辞章结构、句式、韵文甚至表述的内容雷同之处甚多:高本汉列举的镜铭文为内、外两圈,内圈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兮,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兮,然壅塞而不彻穆陈”,这段镜铭中的“日月”“愿忠”“壅塞”“穆陈”与《楚辞》中相关诗句极为相似,孙星衍《续古文苑》认为“其文体似楚骚”。石川三佐男比较后认为,镜铭表达的文意实则是死者的魂向天界诸神哀诉以期感动诸神,由此此类镜纯粹是作为丧葬镜而被制造、使用的。

李零在《读梁鉴藏镜四篇说—汉镜铭文中的女性赋体诗》一文,则对上述镜铭有另外一种解读,认为词句中前两句“内(纳)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是讲镜子的“光”“明”“清”,说话人是对着镜子照面饰容的女子,说话对象是她深爱的夫婿;后两句“心忽(沕)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是讲人心的“玄”“幽”“深”,人纳外物于心,与镜相似。上述四句铭辞译成现代句子,大意就是“镜子是用清白的东西铸成,光辉有如日月,可以照见一切。我对你一心一意,千言万语埋心底,但郁结于内,没法说出来”。

以上罗列了研究者关于昭明镜铭辞解读的多种说法,哪一种说法更有合理性,此类铭辞可否归入相思文化镜的范畴,还是要结合此类镜铭出现与流播的社会背景及时代动因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洁清白而事君”类铭辞

5例“洁清白而事君”类铭辞的解读,也是多年来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晚清以来,不少学者对此类镜铭进行过研究,由于铭辞中部分文字释读困难、句意隐晦难懂,释读则歧义多出,进而出现了 “工艺说”“敬夫说”“晁错说”“君臣说”“魂魄说”“相思说”“养生固精说”等多种说法。关于镜铭“工艺说”“敬夫说”“晁错说”“君臣说”“魂魄说”“养生固精说”的内容,与上文解读昭明镜铭辞的思路大体雷同,在此不再赘述。

李零先生在《读梁鉴藏镜四篇—说汉镜铭文中的女性赋体诗》中从辨读古字着眼,对上述铭文给予全新的见解。他认为,此类镜铭的解读歧义或是研究者对铭辞中的部分文字辨形、读音、读意的不同造成的,并将其中难解的关键字、句释读如下:

1、“惌污驩之弇明”句:“惌”或作“志”,属于错字,此字与“怨”“冤”等字相通,可训作怨、恚,有愤恨之意,又可读“悹”或“患”,训忧。以上两种读法都通,读“患”则更好。“污驩”读作 “污穢”,有学者将污读为“沄”“洹”等,属误释。“驩”是晓母元部字,“穢”是影母月部字,古音相近。“弇明”是遮盖光明的意思,“弇”同 “掩”。

2、“彼玄锡之流泽”句:第一个字读作“被”,学者多误释作“伋”,古时施恩曰“施”、蒙恩曰 “被”。“玄锡”是汉代磨镜用的镜药,见于《淮南子·修务》记载。“流泽”是指以玄锡磨镜所产生的光亮。

3、“怀糜美之窮(躬)(體)”句:“怀”是怀念,“糜美”读作“媚美”,意指“妩媚”。“窮體”读作“躬体”,“躬”训作“身”,“躬体”即身体。

李零认为上述铭辞表现的是女子以镜自喻依托相思之辞。此类铭辞可译文如下:“我是携清白之心侍奉你,就像一尘不染的明镜,最怕污秽掩盖光明。你对我的深恩,就像镜子施以玄锡,光可鉴人,怕的是被你疏远,渐渐想不起来,就像镜子失去光泽。但愿你能怀念我的花容月貌、千娇百媚,讨你欢心。但愿你能思慕我镜子中的美丽身影,长相思,毋相忘。”

解读上述第4例“昭明”铭、第5例“精白”铭铭辞,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具有明确出土信息的例镜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其中以武帝前后最为流行,如陕西西安郑王庄汉墓(《长安汉镜》图7-2)、陕西咸阳马泉汉墓(《考古》1979年第二期)、江苏扬州东风砖瓦厂汉墓(《考古》1982年第五期)、江苏扬州邗江胡杨汉墓(《文物》1980年第三期)、湖北襄樊汉墓(《考古》1994年第一期)等;有些例镜中还将两类铭辞同时配置在镜背图案区,构成典型的重圈铭文镜,表明两类镜铭出现与流播的年代基本相同;这两类镜铭配字组句的另一个特征是“全文”罕见,字句残缺不全甚至无法通读的例子却相当丰富,由此表明此类镜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因为简化、缺省版本的铭文,是在标准全文版本的基础上删减、取舍而来,是汉代铸镜工匠为了适应镜背构图空间大小、满足镜背图案装饰而做出的惯性处理;就铭辞体例风格而言,早有学者指出此类镜铭的“楚辞体”“离骚体”(或称作“骚体”)特征,日本的不少研究者还专门将此类镜铭用字、组句的特点与楚辞相关篇章做了具体比较。这一辞章风格的流行,恰是武帝及其稍后时期西汉文学 “诗”“楚辞”创作风的兴盛期。以淮河流域的淮南王国、梁国为例,两地均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楚辞体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淮南王、梁王的门下蓄养了大量的文学创作高手门客,如贾谊、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淮南王刘安、梁王刘武本人也是辞赋创作与欣赏高手,梁国辞赋、“梁园名士”成为两汉文学创作领域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有研究者认为上述楚辞体“昭明”铭、“精白”铭镜铭大量出现、流播于淮河流域,并不意外。

如果将西汉武帝以来铜镜中流行配置相思文化铭辞的现象及上述“精白”镜铭辞的特征综合考虑,可知李零先生对此类镜铭的解读是颇有见地的。

王渭清先生也对上述镜铭解译如下:“修饰清白的仪态侍奉您,怨恨奸邪(不正当的快乐)遮蔽了您的心。(看着)那镜面上的玄锡焕发着光泽,我担心你把我渐渐疏远遗忘。我内怀华丽的品质可以坚守到白发皑皑,外渴望夫妻欢爱以娱我心。对镜顾影自怜窈窕的身影,我发誓想你到永远。”这种解读与李零先生的理解与表述虽有不同,但都可归属于表达夫妻爱情、女子相思的文化范畴。

211451bnbikoldz0lisvyv.webp.jpg
“日光”“昭明”铭双圈铭文镜
“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内清质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三、汉镜相思文化铭辞流播的社会背景

汉镜中的相思文化铭辞滥觞于西汉前期,兴盛、流播于西汉中晚期,尤其是武帝之际及其稍后,铜镜中相思文化铭辞的出现达到了极盛期。这一铜镜文化现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时代动因。

汉兴以来,国家经过几代帝王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的治理,至武帝即位时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使西汉真正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声威远播的庞大帝国。

随着国力的增强,征讨四方、巩固国防,尤其是彻底解决匈奴长期侵扰、威胁边境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武力解决边患,汉武帝举全国之力连年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长期的残酷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军事力量,需要征发数量众多的青壮年男子从军戍边、补充兵员,进而造成了无数个家庭的亲人生死离别,青壮年男子被迫辞别父母,抛妻离子远赴前线参加战斗。据文献记载,武帝发动多次大规模战争,每次前方士卒加上后方劳役皆有数十万之众,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夫妻分离、家庭破碎的现象司空见惯。有夫妻天各一方的长期分离,有战争背景下众多将士面临随时伤亡的危险,才有无数家庭妻子对远方亲人的无尽相思与担忧,而铜镜作为女性常用的照面饰容实用器与把玩艺术品,镜背铸出相思文化铭辞最容易引起她们灵魂深处的共鸣,以镜寄托相思、以镜托物言志成为当时女性赋体诗流播的重要形式,这就是西汉武帝以来相思文化镜铭出现与流播的主要社会原因。作为一种独特的铜镜文化现象,这一相思文化镜铭影响深远,约至西汉晚期才渐趋式微。
【作者:黄海燕 杨玉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