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及汉唐铜镜各时期特点讲解

[复制链接]

357

主题

70

回帖

918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918
发表于 2024-3-17 1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铜镜是中国青铜器中独成体系的妆奁用具及工艺品,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萌芽于夏商,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释名》曰:“镜,景也,有光景也。”历代对镜子的称谓亦有不同,《广雅》里认为“鉴谓之镜”,说明“镜”与“鉴”同义。《说文》曰:“鉴,水盆也。”可知鉴是盛水的盆,古人照镜之用。铜鉴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之后称铜镜,宋时叫照子。

古铜镜之所以具有独特的神韵和无穷的魅力,主要表现在装饰铜镜背面的纹饰图案。这些图案纹饰,内容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从历史人物、典故,到神话传说,从几何图形到动植物及神化异化了的珍禽异兽,从自然景观到世间的万事万物,均包罗万象,囊括其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纹饰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铜镜的主题纹饰、艺术风格、制作工艺都有着自己所在时代的鲜明特点和个性风格。春秋战国以前,铜镜装饰以素面为主,间或有几何图案和简单的动物图形纹;这些纹饰线条简单,制作手法和纹饰风格均显得古朴,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装饰纹饰很不一致,全无青铜礼器上常见的饕餮纹、夔纹等纹饰。这一时期铜镜的数量不多,但各具特点,无规范化定型纹饰,很难找到同一范式的铜镜,表明了中国铜镜此时尚处于早期阶段。

中国铜镜重大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应是春秋战国。青铜礼器逐渐显露衰败的趋势,而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铜镜却迅速发展,一扫前一阶段幼稚朴拙的风格,铸制轻巧,纹饰精致,线条流畅。纹饰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几何纹、植物纹,如山字纹、菱形纹、云雷纹、綯纹、叶纹、花瓣、花朵等;还有动物纹、人物图像,如饕餮、蟠螭、凤鸟、兽纹、羽状纹、狩猎纹等。这些纹饰的表现技法也多种多样,有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彩绘、嵌石、金银错等,以浅浮雕最为常见。为了弥补浅浮雕平淡浅近的缺憾,一般采用地纹上饰主题纹饰的手法,地纹有羽状纹和织锦纹等,使用的是细线条,主题纹饰为粗线条构图,将整个图案纹饰组织得完美而和谐。到了战国后期,出现了三层花纹的重叠布置手法,层次丰富,主题明确,使整个图案具有空间透视感,纹饰的表现技法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秦汉时期是中国铜镜又一重要时期,除秦代时间较短,尚有春秋战国遗风外,汉代铜镜在主题纹饰和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赋予了汉镜新的审美情趣。神话传说、禽鸟、瑞兽、四神、羽人等是汉镜的主题纹饰。同时,开始出现铭文,成为铜镜纹饰的组成部分,铭文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排列灵活,文字形体以篆、隶为主,根据装饰特点略有变化,如与汉印字体有关的鸟篆体,装饰性较强的悬针篆等,也有笔画作刀斧状的。一般来说,西汉前期以小篆为主,字形与泰山石刻相似。新莽东汉时,铜镜的主要铭文流行简化隶体。在纹饰表现技法上,汉代铜镜以单线条勾勒纹饰轮廓,地纹与主题纹饰之别消失,主纹成为铜镜的单一图案,不再使用在地纹上饰主纹的表现手法。东汉中期以后,又突破单线勾勒纹饰轮廓的技法,运用浮雕技术表现主题纹饰,使主题纹饰图案高低起伏,层次分明,显得生动活泼自然。纹饰的视角效果由单一式的平面线条,变化为高低错落,富有立体感的图案纹饰,开创了后世铜镜高浮雕的制作手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铜镜的制作虽然继承了东汉中期以来的传统,但制作工艺趋向衰落,显得比较粗糙。随着隋唐封建王朝大一统的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铸镜业也开始走出低谷,显示出一派富丽堂皇、千姿百态的新面貌,再一次迎来了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起自隋而止于五代(公元581—907年),在政治上统一强大,经济、文化上高度繁荣。隋唐许多文化科技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它通过陆路、海路交通,同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同日本、朝鲜及中亚各国,进行频繁的交往和贸易。文化在传播的同时,也在吸收外来的文化,有些外来文化也反映在铜镜的纹饰、形制当中。

隋唐铜镜,其形制、花纹和铭文等都与汉式镜大不相同,呈现了全新的面貌,可称为“隋唐式镜”。隋和唐代前期的铜镜仍多为圆形。到了唐代中期以后,除圆形的以外,多有方形、葵花形、菱花形、荷花形等,偶尔也有钟形、盾形和其他变形镜,开始出现有柄铜镜,这是中国铜镜在形状方面的一次大变化。镜钮以圆形居多,但也有采用兽形钮、龟形钮和花形钮的。镜上的花纹,隋和初唐时,仍稍有类似汉式镜之处。盛唐时,则大量采用瑞兽、凤凰、鸳鸯、花鸟、蜻蜓、蝴蝶、葡萄、团花、宝相花及人物故事等新纹饰。其题材和风格,除反映当时新的工艺美术外,有的还汲取了中亚和西亚的因素。有些铜镜的花纹构成一幅图画,不讲究对称于镜的中心和左右对称,却有上下之别。精致的唐镜还使用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工艺。隋唐铜镜的铭文,以四言句为最多,五言句次之,都属骈体诗文式。其内容如 “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愿照胆,特是自明心”等,以镜的本身为主题。铭文的字体都是正体楷书,与汉式铜镜多用篆书和各种简化字相比,也判然不同。并且一般不用纪年,亦不记工匠的姓名。

四川博物院藏有部分历代各式铜镜,此篇按时代先后,选择其中从汉到唐,约十七面青铜镜进行粗略介绍。

下面先介绍四面汉代的馆藏铜镜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2_图像_0001.jpg
草叶连弧纹镜(西汉)​

1. 西汉草叶连弧纹镜(也称四神镜)

草叶纹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此镜纹饰神秘怪异,做工精致 , 直径18.1厘米,圆形,圆钮,四瓣草叶形钮座,回凹四方形纹包括,四乳钉相间有篆字阳文、铸造铭文,以两字为一词组四方连续,内容为“心思、美人、毋忘、大王”八字。乳钉向外间饰四蟠螭纹和复花瓣纹,四蟠螭的造型纹饰基本相同,线条简洁,蟠螭均作回首吐舌状,长舌上卷,两脚前撑后蹬,雄壮有力,十六连弧纹收边。从制作工艺看,该镜为汉镜中难得的精品,虽然破损为十余块,但修补得相当完好,不影响鉴赏。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3_图像_0002.jpg
四螭铜镜(西汉)

2. 西汉四螭铜镜

此镜为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成都羊子山110号西汉土坑墓,直径17.7厘米,高龟形钮,圆斜纹钮座,内区十六连弧纹环绕,外区四柿蒂纹环绕四乳钉,乳钉之间饰四蟠螭成弓形回首状,十六连弧形收边,镜通体黑漆古浸色,古意盎然,可作为西汉的标准器。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3_图像_0001.jpg
汉尚方镜

3. 汉尚方镜

“尚方”是秦时的“少府”所属机构,汉时沿用。“尚方”一词见于《前汉书•百官公卿表》: “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 ” 。 “尚方作镜”系由少府管辖下的尚方工官制作的铜镜。此镜直径13.7厘米,圆形,圆钮,重圈纹钮座。内区六乳相间为圆浮雕禽兽纹,其中似一人作下跪状,两手前伸成掬捧之式,背有羽翅,应为仙人。“仙人”即羽人,指神话传说中身上长有羽毛翅膀的仙人,也有把道士称为羽人或羽士的。《拾遗记》曰:“燕昭王梦有人衣服皆毛羽,因名羽人。梦中与语,问以上仙之术。”这反映了秦汉时期,道教思想兴起,升仙之说盛行,铜镜中的仙人(羽人)是这一时期铭文和纹饰的主题内容。

跪坐的羽人前方,即左面,为一奔跑的青龙;羽人后方,即右面,是一白虎相对应,上面另三个禽兽应是朱雀等瑞兽禽鸟,五禽兽张弛有力,与羽人组成一周圆弧。外区为一圈铭文,其中有几字因锈蚀较难辨认,经查阅文献和汉尚方制镜铸铭习惯,结合已辨认的其他文字内容,考证此镜所铸铭文应为“尚方作镜真大好 , 青龙白虎居左右 , 昌(长)年益(宜)子孙”十九个字。从文字内容上看,也印证了纹饰中羽人或求仙之人的左右为青龙白虎。镜边缘为一周栉齿纹和两周锯齿纹。铜镜做工精细,纹饰神秘古朴。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4_图像_0002.jpg
汉四乳规矩纹禽兽镜

4. 汉四乳规矩纹禽兽镜

直径13.6厘米,圆形,圆钮,四柿蒂纹钮座。回凹框四方形纹将钮座环绕。内区四乳相间为八个线条纹铸饰的珍禽异兽,有传说中的朱雀玄武等 “四神”,也有仙猴等灵兽。“四神”也称“四灵”,图案源于古代天文上的四象,是古代占星术士,以春分前后初昏的天象作为依据,把黄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划分为四个星座,并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三辅黄图》中说:“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古人将它铸造在铜镜上,有镇宅辟邪之意。

铜镜钮座方框的四角尖相对应四个凹纹V形角,两角之间为乳钉。外区为栉齿纹,边缘是一周凸锯齿纹和一周双线条锯齿纹。铜镜纹饰线条流畅,瑞禽灵兽造型各异生动活泼,体现了汉镜纹饰的神秘特点和对称排列的风格。

上述四款铜镜,制作精致,纹饰内容反映了汉镜的神秘怪异,表现了“神”的一面,纹饰严格讲求对称排列,以镜的圆面中心的“心对称”或镜的圆面直径“轴对称” 式布局。不似以后的唐镜纹饰内容及表现手法生动灵活,纹饰题材丰富,更接近于人性化、生活化和世俗化,对称与中心或左右对称,在唐以后也不再是严格遵循的标准了。

隋唐铜镜的类型和分期,有部分专家将隋唐铜镜分为十六种类型,四个时期的进化演变,此处笔者根据铜镜的纹饰、花色和造型等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隋至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以四神十二生肖镜、团花镜、瑞兽镜较流行,以圆形镜最多;主题纹饰以灵异瑞兽为主,再配以吉祥祝福等言语的铭文,纹饰布局拘束严谨,但形象生动活泼,丰腴柔健,圆润的雕刻铸造技法逐渐显现。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4_图像_0004.jpg
照胆镜(隋)

1.隋照胆(四神)镜

直径15.6厘米,厚0.7厘米,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内区为四个形态不同的瑞兽同向流云纹,瑞兽外是一圈锯齿纹及一圈栉齿纹。外区铭文以一乳钉为界,内容为:“同心照胆,知幽察微,珠惭朗润,月谢光晖,媛兵既弭,福庆斯归”24字。铭文外为一圈锯齿纹和一圈卷云纹缘。该铜镜无论是铭文、花纹,还是沁色或制作工艺,无一不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是不可多见的精品。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4_图像_0003.jpg
唐初菱花镜(贞观元年)

2. 唐初菱花镜

直径15.5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铜镜背面只竖书“贞观元年”四字铭文,该铜镜存有争议,主要出在铭文中的“贞”字上,贞字少了一撇,认为可能是后世所仿造,为了避讳。古时有避讳的习俗,应不足为奇。贞字少一撇有可能是制铸时疏忽所至,试想,仿造这么一面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的实用型“素镜”,而不去仿造纹饰精美、经济价值高的铜镜,不知仿造者目的何在?笔者认为该铜镜反映了唐初百废待兴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生活尚处在一个调整时期,与唐初的社会经济状况比较吻合,不似以后大唐盛世时的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4_图像_0006.jpg
唐仙山(四神)镜

3. 唐仙山镜(也有称四神镜)

直径19.2厘米,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内区凹形方框和V形纹将四神分割开,四神为走动状, V形纹接内圈锯齿纹并内嵌一兽头;两周锯齿纹与一周锯齿纹夹一圈铭文,上书“仙山竝照,智水齐名,花朝艳采,月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32字铭文,变形卷云纹缘。从该镜的纹饰风格来看,尚有汉镜怪异纹饰遗风,神兽雕艺技法有“曹衣出水”之韵。铜镜中两神兽身上有未揭取的粘贴纸,但难掩精湛的制镜工艺。该铜镜的铜钮因摩挲缘故透出本色,即呈白色,其余未摩挲处因氧化而透出红晕。判断铜镜的呈色,应以铜镜中透露出的本色为准,一般观察经常摩擦或未锈蚀之处。铜质呈色的不同,可以成为判断铜镜时代和鉴别其真伪的重要参考,这是由于铜镜中金属含量的不同,其呈色反映出色彩的差别,大致上战国时期铜镜的研磨面呈白色或淡黄色;汉代铜镜多呈白色,少量呈微黄色;唐式镜几乎全呈白色;宋以后的铜镜呈黄色或黄赤色。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4_图像_0005.jpg
唐四灵镜

4. 唐四灵镜

直径13.4厘米,圆形,圆钮,阳线条纹方框将圆钮包围,通体水绿色,内区以线条纹饰四灵,即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外区所饰 32字铭文内容与仙山镜完全相同。素缘,全镜因锈蚀有沙眼。该铜镜纹饰虽简洁拙劣,但锈蚀的铜色,俗称“绿漆古”,透出浓浓古意,非常漂亮。

从纹饰和铭文内容看,该镜复古意味浓郁,遗有汉镜的长生不老升仙思想。此镜纹饰做工较为粗糙,呈色虽古,但与唐镜的精雕细刻相去甚远,且金属含量配比不似唐镜,有可能是后世所仿,值得商酌。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4_图像_0001.jpg
唐瑞兽满月镜

5. 唐瑞兽满月镜

直径24.3厘米,厚1.5厘米,圆形、圆钮。钮座为十瓣莲花及断断续续的珠连纹,内区八瑞兽,两两相对,成环行状;瑞兽外是一圈珠连纹及一圈倾斜面的栉齿纹。再往外是一圈铸铭,以星形纹隔断开头,铭文的内容为“明逾满月,玉润珠圆,鸾惊钿后,舞□□前,生死上辞,倒井澄莲,精灵应态,影逐桩妍,清神鉴物,代代流传” 40字。外区十四珍禽瑞兽同向环绕, 外缘为一圈栉齿纹和。该铜镜较大,且厚重,内容丰富,珍禽瑞兽形态各异,纹饰圆润且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5_图像_0003.jpg
唐秦王镜

6. 唐秦王镜

直径9厘米,圆形,圆环座圆钮。内区为四只“功狗”同向环绕成追逐奔跑状,“功狗”源自汉刘邦初定天下后,大封功臣,萧何位最高,众臣不服,刘邦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代君王便常喻有功之臣为“功狗”。

铜镜外区为一圈铭文,以一乳钉为铭文起头标志,铭文内容为 “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20字,两周连珠纹缘。铭文中提及的“秦王”,应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时,立长子李建为皇太子,初封次子李世民为尚书令,后封为秦王,因而在“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身份是“秦王”。该铜镜上虽附着的油腻较重,但难掩精巧,玲珑小巧的铜镜,携带方便,应是随身之物。

二、唐中期

大致为武则天至德宗以前,这一时期又以玄宗开元、天宝为界分作前后两段。前段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雀绕花枝镜等,以圆形、菱花形镜为多;主题纹饰由瑞兽向花鸟过渡。后段流行对鸟镜、瑞花镜、人物镜,以葵花形镜最多;主题纹饰以鸾鸟、花卉、人物为主。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5_图像_0004.jpg
双鹊衔绶纹镜(唐)

1.唐双鹊衔绶纹镜

有部分书将此纹饰造型的铜镜称作鸾鸟镜,从该镜的鸟纹造型看,尾翅直短,不似鸾鸟尾翅长而卷曲飘逸,且头顶也没有凤冠一类的纹饰,因此,笔者认为称双鹊镜较为符合。铜镜直径15.2厘米,八出葵花形,圆钮,素缘。钮上为一圆形月宫,月宫中一株树叶硕大的桂树,桂树左边为站立的玉兔在捣药,右边为向上跳跃的蟾蜍;钮的左右各有一只喜鹊,口衔长绶,昂首展翅飞向月宫;钮下为一盘龙从波涛汹涌的水面跃出,呈奔腾状,龙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朵祥云飘荡。整个铜镜的画面构图简练,且动感十足。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5_图像_0001.jpg
瑞兽鸾鸟镜(唐)

2. 唐瑞兽鸾鸟镜

该铜镜直径15.6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主纹为四枝卷曲的折枝花将两个鸾鸟和两个瑞兽有机地分割开,形态各异呈同向环绕追逐状。两鸾鸟昂头回首顾盼,鸟尾上翘,尾部区别较大,一个表现的是正面,一个刻画的是侧面。两瑞兽似艺术化了的狮子,起跳扑伏,狮尾高悬,活泼可爱。边缘八瓣为四朵云纹和四蜂蝶采花纹相间环列。菱花形镜式为唐常用镜式之一,唐人杨凌在《明妃怨》中有“画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于照旧颜”的诗句。该镜保存完好,制作精美,纹饰清晰流畅,赏心悦目。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5_图像_0002.jpg
唐鸾兽葡萄纹镜

3. 唐海兽葡萄纹镜

直径16.2厘米,圆形,伏兽钮。宋《博古图录》称“海马葡萄镜”,清《西清古鉴》称“海兽葡萄镜” ,此外还有称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等,因纹饰的神秘,耐人寻味,故有“多谜之镜” 的称谓。该镜内区兽钮周围为四瑞兽同向环绕,其中两个瑞兽似传说中的“飞马”形象,瑞兽相间有四串葡萄枝蔓,外区三只珍禽与三个瑞兽穿插于葡萄枝蔓叶实之间,禽鸟一站一腾一飞,三异兽与禽鸟相间为奔跑状,花云纹缘。此镜构思精巧,浑然一体,鸾兽丰腴柔健。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的图案纹饰由瑞兽向花鸟和植物纹饰转变的产物,即由隋和唐初以瑞兽作为主题纹饰的铜镜增加枝蔓葡萄和飞禽走兽而来。早期先是在内区出现瑞兽与葡萄纹的组合,瑞兽仍呈绕钮奔跑状,然后才发展成外区也出现瑞兽、禽鸟和葡萄纹的组合纹饰。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5_图像_0005.jpg
唐宝相花镜

4. 唐宝相花镜

八瓣菱花形,圆钮,直径10.8厘米。以钮为中心形成一内向八连弧形钮座,连弧形的八角向外对称托举出两种不同的宝相花,向外为一圈凸纹,边缘八瓣处蜂蝶与折枝花相间环绕,折枝花二叶二苞或二叶一苞。该铜镜纹饰线条饱满,布局合理精确。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5_图像_0006.jpg
唐鸳鸯双鸟荷花镜

5. 唐鸳鸯双鸟荷花镜

直径11.7厘米,八瓣菱花形,圆钮。钮左右两边各有一鸳鸯站在荷花上,荷叶下垂,钮下为一家雀振翅向上飞行状,钮上是一戴胜昂首向上振翅飞升,戴胜的冠成半开合状,两朵祥云陪伴戴胜左右两旁。边缘处为蜂蝶与折枝花相间环绕,折枝花二叶一苞,蜂蝶表现的是侧面。该铜镜纹饰刻画精美,制作精巧,图案布置和谐大方,花鸟纹饰造型圆润丰腴,内容寓意深刻,应是盛唐之作。

三、晚唐时期

这一时期流行八卦镜、万字镜和瑞花镜,以亚字形和圆形镜盛行,主题纹饰多含宗教旨趣。此期流行的镜形和纹饰,标志着唐代铜镜从造型到主题花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7_图像_0002.jpg
唐十二生肖八卦镜

1. 唐十二生肖八卦镜

直径28.3厘米,圆形,龟钮,八角形钮座。钮座向外辐射四圈,第一圈内为八卦文字,从乾字开始倒读为乾、兑、坤、离、巽、震、艮、坎;第二圈为对应八卦文的八卦图;第三圈为概念化的十二生肖纹饰;最外圈为20字篆书铭文,内容为“水银呈阴精,百鍊(炼)得为镜,八卦寿象备,卫神永保命”,素缘边。该铜镜纹饰简单粗放,布局层层密密,一圈又一圈分割配置,十分单调乏味,以道教的八卦图符等作为主题纹饰,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旨趣,显示了晚唐铜镜鲜明的时代特征。八卦图的排列似乎与现在的八卦图排列不一样,比如乾与坤、震与巽等都不是相互对称排列。

馆藏汉唐铜镜赏析_页面_7_图像_0001.jpg
唐八卦镜

2. 唐八卦镜

圆形,直径23.1厘米,圆钮,钮座为八瓣莲花纹饰,用三环分隔成三圈图案纹饰,八卦及铭文为最里层一圈,八卦图纹间隔铸有“武德军作院罗真造”八个字的铭文。第二圈图案为十二生肖同向追逐,十二生肖纹饰简单粗糙。第三圈为如意连枝卷草纹,素缘。该铜镜纹饰反映出晚唐社会动荡,铸镜业衰落,纹饰趋向简单粗放的风格。八卦纹饰排列顺序与上面介绍的八卦铜镜纹饰排列一样。

​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西北、西南、东、东西、北、南、东北、西八个方位。司马迁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认为:“蛇身人首”的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明八卦是人首蛇身的伏羲所绘制,象征宇宙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按照八卦的构图和解释,“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易经》中伏羲八卦(又称先天八卦)图符,乾与坤是相对应的,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也是相对应的,如此构成一个圆周,圆周中为太极阴阳木鱼。从上述两铜镜中的八卦图符看,是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排列,不是以阴阳相对应而排列。现今一般八卦图是按照《易经》讲述的阴阳相生相克原理进行绘制,符合《易经》里的八卦图符,这与唐代的八卦图按方位排列不一样。以上铜镜的纹饰、制作工艺等,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动荡、国力衰弱,表现在制镜上由中期的千姿百态、富丽堂皇、极其精致的 “盛唐气象”,开始逐渐走向纹饰简单粗放,内容单调乏味,宗教意味浓厚,制铸粗糙的衰落境地。

铜镜不但是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铸造技术、工艺美术、装潢设计、民俗民风、文字书法等其他科学文化的实物资料;而且古人还赋予了铜镜深邃的哲学思想。唐代吴兢在《贞观政要•任贤》中认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孔子家语》也有“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的言语。一面小小的铜镜,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篇介绍的汉唐铜镜主要着重纹饰、内容、风格等方面,时代分区是按照纹饰、风格的大致划分。如果作为铜镜的真伪鉴别,还应从铜镜的金属成分比例、沁色、型制、工艺等方面加以研究考证。熠熠古幽的铜镜不仅留给我们“自知之明”的理性思考,“破镜重圆” 的哀怨缠绵,更留下“以正衣冠” 的是非鉴别和“照人心境”的感人诗篇。锈迹斑斑的铜镜如今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演绎着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作者:张孜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