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古人铜镜铸造的艺术

[复制链接]

365

主题

80

回帖

1027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1027
发表于 2024-8-22 18: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铜镜铸造的历史可溯源至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期。铜镜蕴含着古人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气息,是古人对光学、物理、化学、材料加工等多种学科综合运用的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和科学价值。

选材、制作工艺科学

镜范是铸造铜镜的模型,也称泥范,包括镜面范和镜背范,主要由黏土和细砂构成。其科学性在于:材料透气性及热稳定性较好;黏土易成型,便于雕饰精美的纹饰;细砂有利于防止其变形。另外,在镜范中掺入稻壳灰还可提高其冲型能力。

镜范制成后需要慢慢阴干再入窑焙烧至920℃左右。阴干有利于防止镜范开裂或变形,焙烧则可使其中的碳酸盐分解。镜范多为侧立状,浇口上小下大,有利于金属液的充分注入;浇口、冒口的边缘与镜边缘相交处较薄,便于铸后清理。此外,镜面范略凹进的弧度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平面镜虽然可使映象更真实,但其映射的范围有限,当镜面略有凸起的弧度(类似于球面镜),则可映射出范围更广的人像。

镜”善镜”美走近古人铜镜铸造的艺术_页面_1_图像_0003.jpg
图1 八瓣菱花形月宫镜 (故宫博物院藏)

当铜镜的颜色偏白时,有利于显示清晰的人像,而当铜镜的硬度较高时,有利于对其进行打磨。要使铜镜偏白且具有一定硬度,需要适当增加铜镜中锡的含量。清代科学家郑复光在《镜镜詅痴》中记载,“铜色本黄,杂锡则青,青近白,故宜于镜”,意思是指铜本来是黄色,掺入锡后就会变成青色,而青色与白色接近,因而适合做镜子。《吕氏春秋》卷中记载, “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即铜锡合金(即青铜)比铜或锡的硬度均要大。

在古代,工匠们把锡石和木炭混合后加热,锡达到熔化的温度时,就会从锡石中还原析出。锡的优点在于,材质柔软,易被加工成不同形状。
由于锡的熔点较低,容易和铜或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并覆盖在器物表面。锡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化学性质较稳定,耐氧化且不易变色,因而可镀在铜镜的表面,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我国古代不少铜镜的制作中,都掺有锡。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论著《考工记》中 “攻金之工”载有“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里的“金”指铜,“鉴” 指铜镜,“燧”指凹面镜,“齐”指配合比。书中观点认为:制作铜镜之类的器物时,铜与锡的配合比为2∶1,这样制作的铜镜呈现灰白色,且坚固耐用。

“保养”很重要

古人在铜镜铸造完成或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将其打磨光亮以便收到更好的映象效果。《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载有“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说明镜子刚铸造完时需要磨光,否则很难显示清晰的人像。“玄锡”是磨镜药,将其涂在铜镜表面反复摩擦,再用白毡擦拭后,可显示出清晰的人像。

镜”善镜”美走近古人铜镜铸造的艺术_页面_2_图像_0003.jpg
图2 十二生肖镜(故宫博物院藏)

神奇的“玄锡”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成分呢?明代刘基在《多能鄙事》中对磨镜药的成分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具体的制作过程为:先用水银将砂子、锡细磨如泥,然后洗净,再加入鹿角灰及白矾,研磨极细后方可使用。

在此,水银主要起反光作用,白矾主要起去锈的作用,锡可增加亮度,鹿角灰有利于镜面的平滑。后经研究证实,用上述混合物在铜镜表面反复擦拭后,确实可以为其抛光,并在其表面形成富锡层,使铜镜呈现出白亮如银的效果。
【作者:周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