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铜镜里的中国龙-唐代篇(下)

[复制链接]

365

主题

80

回帖

1027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1027
发表于 2024-7-17 11: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173a3d3552f0292a49170a73ac87435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上帖提到盛唐之“龙”最具“中国”之韵,将唐王朝的雄强富丽,气冠古今展现的淋漓尽致。“龙”的意象和盛唐的铜镜艺术结合后,成为“进镜、赐镜”政治风俗的重要载体,千秋龙纹镜也是有证可考的为数不多与皇家有关的铜镜类型。

在《唐会要》中有明确记载,每当八月初五千秋节(玄宗生日),王公以下百僚献镜于皇帝,此日所进之镜称为“千秋镜”,同样,玄宗皇帝也会在当日于花萼楼中赐镜给四品以上的官员。至于“千秋镜”的类型,盛唐诗人席豫曾有诗句“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由此可见,“龙”是千秋镜的常见主题。

盛唐的气韵,皇室的敕赐,龙纹镜成为贵族最为珍爱的铜镜类型,诗仙李白曾有诗云“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孟浩然在与张明府的感叹中曾言“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另有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作《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带画眉人。”

在盛唐的铸镜中心扬州地区,甚至流行着“龙护老人为玄宗皇帝铸水心镜”的传说,可见盘龙镜之兴盛。盛唐的龙纹镜并不仅仅局限于单龙的样式,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极盛之世,科技文化与工艺美术均攀至巅峰,社会的稳定给予艺术滋生的土壤,匠人的创造力得以有无限发挥的空间,“龙”的形态与意象也不拘泥于常规,“双龙”是此时铜镜艺术的常见主题。

eaea3572aa33003acbec2b1e7c1e242a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双龙镜,日本正仓院藏,制图“浙江云拍”)

这面现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的双龙镜是名副其实的盛唐遗珍,公元八世纪由遣唐使带回扶桑。此镜尺寸巨硕,八瓣葵花形,玄龟钮,刻画细致,镜背空间以浮雕技法铸饰两组神龙纹,身躯修长苍健,鳞甲清晰,四肢强健,尤为难得是双龙呈交颈之姿,造型别致。双龙周身环饰祥云纹,镜钮下方铸饰仙山纹饰。

此镜为玄宗皇帝御赐番邦的国礼,据载,唐代“赐镜”的政治风俗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千秋节为例作为殊荣赏赐大臣;另一种是以宗主国作为国礼赠赐番邦。《唐会要》记载开元时期唐王朝的藩国有七十多个,其中往来最为紧密的是日本。日本自贞观时期开始向唐王朝派遣唐使学习唐的法制、文化艺术与百工之术。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与日本圣武天皇时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鼎盛期,此时期日本有两次规模宏大的“遣唐”活动,《日本书记》记载:“褒美西海使等奉对唐国天子,多得文书、宝物。”正仓院所藏之珍稀唐镜,主要源自《东大寺献物帐》,即日本“国家珍宝帐”。其中有关“御镜贰拾面”的部分,被明确地载为圣武天皇之“御遣爱品”,即开元天宝年间两次遣唐活动带来的宝物。

25fad2cee8c2ca03c681b2b0db7c186e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双龙镜,千石唯司藏,制图“浙江云拍”)
c36096138f4580a5917cdaf030e4f47f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双龙纹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bb497b7a0faba5c2c99e847620810888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菱花形双龙纹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1e80c0def6e7b3da46b2034dce7d359a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双龙纹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由此可见,双龙镜也是当时王公贵族颇为喜爱的镜类,玄宗朝的宰相、文坛泰斗张说曾作过一首《咏镜》: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祥。
隠起双盘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诗王白居易在选题上对铜镜颇为钟爱,其中有一首著名的诗作《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e06e4db048e0425f4d479857e49047c5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双龙镜,西安博物院藏,制图“浙江云拍”)

这面现藏于西安博物院的双龙镜是唐代龙纹铜镜的少见类型,其构图正合张说诗文中的“衔珠俨相向”。镜作八瓣葵花形,圆钮,镜背施以浮雕技法装饰两组饱满强健的神龙,气势磅礴,刻画精细,鳞甲清晰,须髯飞扬,周身流云飞动,并以镜钮作中心对称,双龙均作龙口大张之态,组成二龙衔珠的巧妙图式,颇为难得。

086c113a127008b18d6ab547d17792f6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菱花形鸾凤双龙纹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中国铜镜的装饰母体除了龙纹,便是凤纹,在唐代同样如此,甚至盛唐时期鸾凤纹的使用频率还要高于龙纹。龙与凤的意象在玄宗时期已经不在拘泥于四神文化的桎梏,反而在各自的体系内发展,与龙纹镜一样,鸾凤镜也有颇为丰富的类型,比如单凤镜与双鸾镜。

除此之外,这两种齐名的神物经常被唐代匠人置于同一空间,似乎是集祥瑞之大成的体现,“龙凤”也成为盛唐铜镜艺术的经典主题。这面铜镜状若菱花,这是玄宗时期颇为流行的形制,圆钮,钮区铸饰飞鸟纹。主区空间极富自然祥和的气息,花卉繁茂,香引蜂蝶环绕,四正方位铸饰双鸾与两组盘龙,盛唐的气息扑面而来。

bde66ba5b3acd409c74d8f4ea885efee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五月五日龙凤纹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镜铭:光含粉署,清耀乌台,云惊凤转,水戚龙回,冰精夜澈,壁质朝开,观之形宝,价重琼环。)

这面铜镜与“端午铸镜”的古风有关,镜作八出菱花形,圆钮,镜背主题同样是龙凤的搭配,镜钮左侧鸾凤伫立之姿,张翅之态,曲颈回首,气韵华贵,周身祥云环绕。右侧盘龙身躯健硕,腾游之姿,下方饰海水纹。镜背上方隐约可见仙山,下方山峰上伫立一只雀鸟,两侧铸铭“五月五日”。

上帖提到,龙护老人为玄宗皇帝铸镜就是在五月五日扬子江的江心,李肇所著《唐国史补》就有记载:“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往往有自鸣者。”

据载,端午所铸之镜最具辟邪之功,按照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的观念,午代表火,午月午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午月午日”是“火月火日”,午时则是一天中太阳的威力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午月午日午时”即为“火月火日火时”。此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可以辟邪消灾。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

此镜即为端午铸镜的典范,龙蟠凤逸的造型也体现在诗人赵嘏的诗作《蟠龙随镜隠中》:

鸾镜无由照,峨眉岂忍看。
不知愁发换,空见隠龙蟠。
那惬红颜改,偏伤白日残。
今朝窥玉匣,双泪落阑干。


818f7296ff396e358bb5c389d5916eeb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唐·双鹊衔绶盘龙月宫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除了与凤的搭配,“龙”还与各类吉祥的图式搭配,比如这面双鹊衔绶盘龙月宫镜,浅八瓣葵花形,圆钮,镜钮两侧搭配双鹊衔绶,寓意吉祥,上方为月宫图式,下方则铸饰海水盘龙纹。

衔绶纹在唐代是非常吉祥的图案,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据《唐会要》记载:“太和六年六月,敕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

这种吉祥的图案也被频繁的应用于铜镜艺术,比如玄宗皇帝的诗作《千秋节赐群臣镜》: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诗仙李太白更有传世名篇《代美人愁镜二首》:

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
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
红颜老昨日,白发去多年。
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
时将红袖拂明月,为惜普照之馀晖。
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
稿玷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
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bc108e9a68c2dedcae48f330eb542d7c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中唐·天地含象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安史之乱使唐帝国由盛转衰,再也不复往日繁华,自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动荡,藩镇割据的中晚唐阶段。“龙”的形象在这一阶段铜镜艺术中的应用多与宗教有关,最为常见的便是自初唐延袭下的十二生肖图式。

这面铜镜是司马承祯给玄宗皇帝铸造的“天地含象鉴”的改良版,外圆内方,取象天地也;中列爻卦,备著阴阳;太阳之精,离为日也,太阴之精,坎为月也;星纬五行通七曜,雷电在卯震为雷,天渊在酉兑为泽,云分八卦,节运四时。其方周流为水,以泻四瞑,内置连山,以旌五岳,山泽通气,品物存焉,此立地之文也词铭四句,理应三才,类而长之,可以意得此寄言以明人之文也。故曰含象鉴,盖其总义焉。

与常规版颇为不同的是镜缘环饰一周十二生肖,这类铜镜深含道教义理,辰龙则是道教义理的重要一环。

51aef7a55d9f20d3e3639b2774c8ef71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中唐·五岳四渎十二生肖八卦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镜铭:天地成,日月明。五岳灵,四渎清。十二精,八卦贞。富贵显,子孙宁。)
05d0ca40a4b5f3ab516ac22005e146ea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盛~中唐·五岳四渎十二生肖飞仙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镜铭:徵物为真,澄质朝神。)
74a1c5f54fd5d8072bb42de6e9c711f0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webp
(中唐·十二生肖八卦纹镜,铜镜素材来源于网络图录,制图“浙江云拍”)

以上便为本文的全部内容,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极盛之世,科技文明、工艺美术都趋于鼎盛,铜镜艺术也在这一阶段攀上顶峰。唐镜中的“中国龙”形态多变,丰富多彩,尤其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盘龙,气势雄浑,气冠乾坤,且对后世铜镜艺术中的龙纹有深远影响!

注:文中图片皆来源于可供交流欣赏的博物馆藏品与已公布的网络拍卖图录,资料来源已注明,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郝明. 隋唐龙纹装饰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03;
[2]葛承雍. 唐代龙的演变特点与外来文化[J]. 人文杂志,2000,01;
[3]张晶,郑成胜. 龙翔天宇:南北朝隋唐时期龙图像的演变与中西互动[J].美术大观,2024,01;
[4]徐晓菁. 浅谈唐代铜镜中的装饰纹样[D].上海师范大学,2010,04;
[5]徐殿魁. 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J].考古学报,1994,07;
【作者:浙江云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