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0

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初探

[复制链接]

365

主题

80

回帖

1027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1027
发表于 2024-7-3 17: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印度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本土道教文化盛行,波斯希腊文化羼(chàn)入,各民族文化开始相互融合。这些文化对于魏晋文化的影响颇为深远。由于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被打破,西晋的文化有了全新的发展。西晋虽然比其他王朝统治时间短,但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jd20100004715801.jpg
魏晋南北朝 四龙镜

铜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日常用品之一。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丧葬习俗、生活观念、宗教信仰不同,导致铜镜的使用方式和象征意义有了一定的差别。魏晋时期,社会从之前的对于道德风范的追求,逐渐开始转向对人物外貌乃至人物的精神气质的追求,进而形成了特有的魏晋风度。西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现已发掘的西晋墓葬中,男子随葬铜镜的现象越来越多。

一、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

在查询参考多个西晋墓葬发掘报告后,笔者发现男子随葬铜镜墓葬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江西、安徽等地。西晋早期的都城是洛阳,那里人口密集,所以墓葬相对较多一些。到了西晋后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南方人口增加,社会稳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江浙一带墓葬逐渐增多。西晋至今,年代久远,大部分墓葬中的人骨几乎无存,无法判断是男性或者女性。根据当时的政治因素和社会条件,有人判断男子墓葬里一般会有铁剑、铁刀、铜弩机或铁戈等兵器。随葬的铜鸡若是公鸡或一对铜鸡的样式,即可辨别墓主为男性。

例如,洛阳厚载门街西晋墓CM3033中发现有铁刀、铁剑和铁戟、铜镜两枚,该墓的主人被推断为军人或武士。

jd20090045571201.jpg
魏晋南北朝 重列式神仙瑞兽镜

西晋时期,铜的生产数量跟前朝相比逐渐变少,导致铜镜的数量变少。虽然这时候已经出现了铁镜,但是数量不是很多。在西晋墓葬中,男子随葬铜镜现象较普遍(表1)。在已知的男子墓葬中发现贵族居多,是因为西晋自灭吴国之后,全国都沉浸在奢靡腐败的环境当中。由于铜的数量稀少,大多数平民可能很少拥有铜镜。但是在西晋贵族中,铜镜是日常使用的物品之一。西晋时期,贵族和平民的经济差距让人很难想象。世家大族王恺和石崇互比奢侈,背后还有晋武帝司马炎的支持,无不说明世家大族的奢侈成风现象。

表1 西晋墓葬随葬铜镜
1719999375779.png
注:“无法判断”表示虽有随葬铜镜,但不知道是男性、女性,还是家族合葬。


二、西晋墓葬形式分析

如表1所示,西晋墓葬形式分为男子单人墓、男女合葬墓、女子单人墓和家族合葬墓。由于是对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进行分析,所以本文从男子单人墓和男女合葬墓中的男子随葬铜镜两方面来探讨。

(一)男子单人墓

西晋时期,墓葬的主要形制较之东汉和魏时期变成了单室墓制,宫室形制的多墓室墓葬几乎已经不见。一般男子单人墓由单室墓制组成。湖北黄梅县松林咀一座西晋纪年墓的发掘报告显示,此西晋纪年墓是由甬道、前室、过道和后室组成的,是一个方形单室墓。出土的墓砖铭文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份为冯中郎,显然是官职人员。这里发现的铜镜不是一般的位至三公镜,而是四叶八凤镜。

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初探_卢璐璐_页面_2_图像_0001.jpg
图一 双夔凤镜

东汉时出现的双夔凤镜(图一)在西晋时期特别流行,四叶八凤镜(图二)是其演变。发现铜镜的位置就是放置棺桲的地方,只不过因时间久远,棺桲已腐朽消失不见。发现的秦汉时期铜镜大多数是在棺内,发掘报告显示,西晋时期铜镜一般也会放置在棺内。铜镜放在棺内,有几层含义:一是讲究“事死如事生”,铜镜是日常生活使用品之一,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二是西晋玄学盛行,人们认为铜镜可以驱鬼役神,保护自己不受侵扰。

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初探_卢璐璐_页面_2_图像_0002.jpg
图二 四叶八凤镜

西晋男子单人墓有单独放置铜镜的,也有放置一剑一镜或一刀一镜的。汉代《相剑刀册》的出土,说明汉代不仅朝臣佩剑,平民百姓也佩剑,这证明了汉代佩剑风气的盛行。这股风气一直流传到西晋。洛阳厚载门街西晋墓CM3033(图三),是一座单室墓。发掘报告显示此墓铜镜有两件,铁剑、铁刀和铁戟各一件。其出土的铁剑、戟等兵器和马说明墓主人应为军人或武士。这说明在西晋时期,一般佩剑的是贵族或是军人,携带铜镜的原因和魏晋时期男性审美的变化有很密切的联系。

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初探_卢璐璐_页面_3_图像_0001.jpg
图三 洛阳厚载门街西晋墓 CM3033

(二)男女合葬墓

男女合葬墓一般是两人合葬,之后又有几人合葬,俗称家族合葬。《诗经·王风·大车》中表达了“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愿望。《诗经·魏风·葛生》中的“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意指人们希望在死后能同自己所爱之人继续幸福生活。

西晋时期,由于流行的墓室形制是方形单室墓,所以男女合葬是以同室双人合葬为主的。西晋男女合葬墓中大多数男女都随葬铜镜,这在另一方面反映了铜镜对于魏晋时期男子的影响。北京市延庆区西屯墓地东区M41西晋墓发现是同室男女合葬(图四),男女棺椁之间无设施间隔,基本为两棺并列,在两棺内分别随葬铜镜。洛阳关林皂角树西晋墓亦是如此,男女合葬同在一室且男女都随葬了铜镜。

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初探_卢璐璐_页面_3_图像_0002.jpg
图四 北京市延庆区西屯 M41 西晋墓

在发掘报告中,男女都随葬了铜镜且铜镜被放置在棺内头部附近。并不只有这两个男女合葬墓是这样,其他男女合葬墓亦是如此,如洛阳洛龙区唐城御府西晋墓C7M3199和河北邢台西晋墓M8,男女随葬铜镜都是放置在头部附近。根据考古资料,棺内放置的随葬品一般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贵重器物,因此铜镜被放置在头部附近是为了墓主照面修容。还有一种原因是古时人们认为镜子折射的光芒来自日月光辉,可以驱散一切不好的事物和邪祟。后汉郭宪《洞冥记》载:“望蟾阁十二丈,上有金镜,广四尺。元封(公元前110—105年)中有只国献此镜,照见魑魅,不获隐形。”古人受“事死如事生”的影响,将生活中的铜镜放置棺内,以达到驱邪的效果。
三、西晋男子随葬铜镜之原因

从现有的西晋墓葬中发现,男子随葬铜镜现象已普遍。就其原因来说,可从魏晋文化的影响和魏晋男性审美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魏晋文化之影响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活跃。当时战乱的影响、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道家的发展,极大地深化了人对思想和审美意识的认知。随着儒学的式微,道教逐渐成为官方正式推崇的宗教。老子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是超脱一切的精神所在。魏晋时期,道教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道家的“长生术”并没有使人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这时佛教的传入,吸收了道家的方术和义理,淡化了人们对死的恐惧,让人们开始注意“灵魂说”。魏晋之际,思想的解放使人们对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王弼的“无为自然”和郭象的 “独化自然”,对于名教与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是指人超脱了一切世俗观念及价值观的束缚而达到的一种最大的精神自由。所以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不再受礼制的约束,开始释放自己的乖张个性,其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二)魏晋男性审美之变化

在各种文化影响下,“以人为本”的观念开始凸显,汉代男性的阳刚之美被一种以男性阴柔为美的审美观所取代。由此可见,魏晋玄学对思想和个性的解放有超脱世俗的影响。对自然美的追求,导致人们自身的审美发生变化,开始追求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气韵。受玄学的影响,男子对于美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容止》,几乎一半的内容都是赞扬男子如女子般容貌昳丽,其中最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夏侯玄、王衍、潘岳等。由此可见,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追求由丰功伟绩转换到个人的风采神韵。人物品藻就是在这时期盛行,由最开始的道德评价开始转向对人的性情、才能和外在形象风采等的评价。魏晋士人的人物品评,将自然作为个人风采的展示。宗白华先生曾经提过,古时晋人对于美的想象和追求,最显著的意象就是对于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追慕[2]。注重身体美的表现,让魏晋男性也开始追逐美容风尚。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说明铜镜已是男子日常生活用品之一。《世说新语·容止》详细介绍了魏晋男子“傅粉施朱美仪容”的现象。西晋男子墓葬中的随葬铜镜现象恰恰证明了这种现象。

西晋男子随葬铜镜现象也只是显示了男性审美变化的一部分。魏晋男性审美变化之原因:一是体现在美容风尚;二是体现在魏晋风度。张三夕等在《魏晋风度何为》一文中表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社会都充满着死亡恐怖的年代”,所以“魏晋风度是一种特定的乱世风度,是一种死亡逼出来的风度”。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纷杂的时期,所以后来人们给这个时期贯之以乱世。一些士人文人无力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朝廷的黑暗统治等,就从自身开始改变,追求个性与自由的解放。汤用彤曾在《魏晋玄学论稿·言意之辨》中说道:“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由此可以看出,魏晋时期人们因为思想意识不同,所以所追求的神韵,都要求形神兼备。这就解释了西晋男子使用铜镜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修正仪容,追求 “形神兼备”,另一方面则是源于自己思想的解放,以追求更极致的自由。
【作者:卢璐璐 袁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