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0

简析金代铜镜的分类及特点——以锦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为例

[复制链接]

365

主题

80

回帖

1027

积分

打杂的

积分
1027
发表于 2024-5-25 15: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铜镜又称“鉴”,不仅具有梳妆照容的生活实用性,还具有装饰的艺术性以及辟邪祈福的功能。它见证了历史朝代的变迁,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状况,还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金代铜镜在承袭唐宋的基础上,融合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时代特色,体现了金代独特的社会文化。

锦州市博物馆馆藏有中国历代铜镜120余面,其中金代铜镜的收藏较为丰富全面,成体系、成系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建馆以来,锦州市博物馆以接受捐赠、征集购买、发掘出土等方式,入藏金代铜镜50面。现以此为例,对这一时期铜镜的分类及特点进行分析。

一、金代铜镜的分类

锦州市博物馆的金代铜镜藏品纹饰题材丰富,以此作为分类依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双鱼纹铜镜

双鱼纹镜是金代铜镜中最为典型、最为常见的一类。锦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金代双鱼纹铜镜共有6面,镜形均为圆形,圆钮,纹饰类似,双鱼首尾相接、同向旋游,鱼周有满水波纹,或有外区水草纹(图1)。

简析金代铜镜的分类及特点—...以锦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为例_田野_页面_1_图像_0001.jpg
图1 金代双鱼纹铜镜(锦州市博物)

双鱼纹为女真族的典型纹饰,女真先民以渔猎为生,鱼早已融入女真族的生活之中,其具有原始文化基因。鲤鱼生殖繁盛,可象征多子多孙,这在祈望人丁兴旺的古代社会是美好心愿的象征。故此,鱼在女真族心目中是神圣的,地位高,似有神秘力量。《金史》卷三十记载,金代举行大礼,以“鱼鱐”为首要祭品;金代宫廷之中,还盛行一种手执鱼纹镜起舞的舞蹈,称为“镜舞”;《金史·舆服制》中记载的“佩鱼”制度,虽承袭自唐代的鱼袋制度,但金代崇鱼更胜前人。凡此种种,在金代文献中屡见不鲜,充分印证了金人崇鱼的风尚。

2.双龙纹铜镜

简析金代铜镜的分类及特点—...以锦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为例_田野_页面_1_图像_0002.jpg
图2 金代双龙纹铜镜(锦州市博物)

锦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金代双龙纹铜镜(图2),形制有葵形和圆形,纹饰基本相似,圆钮,双龙位于镜背内区,外区有卷云纹。双龙挟钮,非对称,首尾对峙,龙体盘曲,互相追逐,形态生动。龙纹有吉祥的寓意,可“辟百邪、鉴万物”,故而被广泛应用于铜镜纹饰之中。金代铜镜中,双龙纹镜的数量仅次于双鱼纹镜,是金镜的大类。

3.童子穿花纹铜镜

童子穿花纹铜镜作为金代人物纹铜镜中的典型代表,应为金代首创,极具特色,因此本文将其单独列出。锦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金代穿花童子纹铜镜共有三种形制,分别为六瓣葵花形、八角形和有柄形,其镜背均为童子在花丛中嬉戏攀爬的图案。在将人口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古代社会,期盼人丁兴旺是古人最为普遍而现实的愿望,多子多福的寓意受到广泛喜爱,而这种将童子与花卉结合而成的形式作为铜镜的纹饰题材,首见于金代铜镜,并成为其典型器物。

4.人物故事纹铜镜

锦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金代人物故事纹铜镜有松间人物祝寿镜、松鹤仙人镜、“煌丕昌天”航海镜、麻姑献寿镜等,既有神话题材,也有写实题材,每一面镜子皆为一幅图画,均有美好寓意。

5.仿古铜镜

锦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金代仿古铜镜,多为仿制汉唐时期的铜镜,其中有仿汉的规矩镜、日光镜、昭明镜等6面;另有兽纹铜镜16面,纹饰深受唐镜影响。锦州市博物馆馆藏兽纹铜镜有瑞兽纹、海兽纹和海兽葡萄纹等:瑞兽纹铜镜镜形为圆形,匍匐状兽钮,镜背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多只瑞兽,外区有环形纹饰;海兽纹铜镜的镜形为圆形,圆钮,镜背为内外两区,内区多只海兽,外区以花草纹饰点缀;海兽葡萄纹铜镜镜形为圆形,匍匐状兽钮,镜背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多只海兽,外区有葡萄枝蔓状纹饰,落有雀鸟。

瑞兽代表祥瑞,中国古人把瑞兽的形象装饰于各种器物乃至建筑之上,表达了祈望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而海兽应为古代的狮子,自秦汉始,常在非中华本土所出的舶来品的前边加上“海”字,故源自西域的狮子被称为“海兽”。葡萄也是从西域引进的,葡萄枝叶蔓延、硕果累累,象征富贵常青、多子多福。

6.花鸟纹铜镜

锦州市博物馆馆藏金代铜镜,还包括缠枝花纹、凤蝶纹等其他纹饰若干。金代铜镜的花鸟纹受宋、辽影响,多为传统纹样,比较写实,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二、金代铜镜的特点

1.深受汉文化影响

金代铜镜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即便宋金两国连年交战,但商贸、文化的交流从未中断。金代曾将大批的中原手工业者迁居北方,其中不乏制镜的中原匠人,由此宋镜制作的工艺方法流入北方金地。

双鱼纹是女真族渔猎文化的经典体现,镜上的水波纹和水草纹却是典型的汉文化纹饰。部分铜镜的镜钮为兽钮,包括了龟钮、龙形钮等多种兽形,其中,龟钮双鱼镜是金镜中较为典型的代表。自汉唐以来,龟形印只有品级较高的官员方可持有,由此可见,宋金两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交集,汉文化的审美对金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延伸到了铜镜制作之中。

1687746634371743734.webp.jpg
金代 双鱼镜上京官(押)款(中贸圣佳)


金熙宗受学汉儒,改革确立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并深入到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以龙为图腾的中原文化必然对女真社会有深入的浸染。金代铜镜中的龙与汉文化中龙的形象基本相同,可以看出女真族受汉文化影响,也崇拜龙。

在人物故事镜中,人物的种族难以区分,从服饰上来看,女真族的服饰应为左衽,即正面覆盖向左,窄袖;而汉族的服饰多为右衽,即正面覆盖向右,宽袖。金代铜镜中呈现的人物造型,虽是“左衽、窄袖”,但他们的发式以及服装的整体造型无明显的女真特点,却倾向于汉人的形象,再次印证了铜镜制作之中的民族融合。此外,人物故事镜所采用的纹饰题材,也多为中原汉族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经典题材,其中蕴含着浓厚的汉文化因素。

金代铜镜中的仿古铜镜,更是大多仿制汉唐时期具有汉文化典型特征的铜镜。仿古铜镜的出现,除了受铜禁政策影响之外,受汉文化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一方面,金初因政权刚刚建立,其铸镜工艺不成熟,技术方面与中原地区相比较为落后,需借鉴中原地区传统纹饰和工艺,从而带动其发展;另一方面,金国的上层阶级推崇汉文化,好古之风盛行,乐于将器物仿古化,因而推动了金代仿古铜镜的盛行。

2.铜镜纹饰的区域特征

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张,民族融合进程也影响到金代铜镜的纹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金代的统治,可分为金人故地、金占契丹和金占北宋三个区域。通过对金镜出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金人故地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镜和仿古铜镜等所有纹饰类型均涵盖,且数量多于其他二区;金占契丹区域金镜数量最少,以人物故事镜占比居多;金占北宋区域金镜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外区带有波浪水草纹饰的双鱼纹及兽纹镜、人物故事纹镜的占比较高。

金人故地作为女真族发祥地,统治时间最早,受女真族文化传统影响最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土的扩张,又不断融入契丹族和汉族的文化特征。这一区域的金镜纹饰种类最为齐全,数量也较多,而且呈现出早期的特征。例如在金代流行时间长、区域广的双鱼纹铜镜,其在金人故地纹饰较为简单,双鱼占据镜背面积较大且有明显的鲤鱼特征。而金占契丹及金占北宋区域的双鱼镜纹饰更为精致复杂,双鱼纹变小,周围出现波浪或水草气泡等装饰。龙纹镜在早期的金人故地,同样纹饰较为简单,有的没有鳞片且龙身无粗细变化。与双鱼纹类似,双龙纹在金占契丹及金占北宋区域则较为精细,多有鳞片,且出现了云纹等装饰。

金占契丹区域,受辽代影响较深,继承和推崇唐文化。这一区域铜镜纹饰种类不多,图案多为辽代的流行纹饰,图案风格呈现实化和生活化,趋于写实。金占北宋区域受儒家文化长期影响,汉唐遗风亦深入多年,这一区域的铜镜仍呈现出汉化特征,汉文化色彩的纹饰常见于铜镜之上。如摩羯纹多出现于这一区域,摩羯纹随佛教传入中国后,自隋唐始已经本土化为中原汉族的传统纹饰,由此可窥见中原佛教文化对女真族的影响深远。

3.宗教功能和政治意义

金代双鱼纹铜镜不仅为日常照容所用,也用于宗教的祭祀活动。女真先人以渔猎作为其生存手段,鱼是他们的图腾。当时的铜镜具有法器功能,而崇鱼的女真族人在萨满信仰之下,更是把双鱼铜镜认为是神意的佐物,具有法力,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有利于女真社会的稳定和皇权的巩固。而将双鱼铜镜置于屋舍或谷仓中,认为可驱邪除害、有镇宅作用的习俗,更是说明其宗教功能已深入人心。

双鱼纹铜镜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程度,高于金代其他纹饰的铜镜。以图1双鱼镜为例,其纹路清晰,无论是鱼身的鱼鳞纹,还是头部眼周和嘴部的细节,甚至周围的水波纹,都刻画得精致细腻,可见造镜时制范的技术应较为成熟,铸工精湛。再加上铜质较好,铜铅锡的合金配比恰当,无流铜现象,并且金代鱼纹镜数量较多,极为盛行。以上均可看出双鱼纹镜在女真族人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应源于其宗教意义。

4.检验刻记

金代建立之初,战争频繁,不仅与契丹对峙,对西夏也连年用兵。兵器的铸造导致铜的需求量很大,加之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流通钱币的制造,均导致铜的供应量明显不足。鉴于此,金代为保证铜的有效使用,制定了严格的“铜禁政策”,即禁止民间使用铜。但民间仍有作坊私自将钱币进行销熔,用于制作铜镜。他们多制作仿汉仿唐铜镜,假说为前朝的铜镜,以古充今来进行交易,这也是金代出现大量仿制铜镜的主要原因。

因“铜禁政策”的管制,铜镜被禁止私铸,而由镜子局统一铸造或监管,在镜背边缘做阴刻的检验刻记,标明铜镜的铸造时间、官府名称等信息,文字末端有花押。如图2金代双龙纹铜镜,其外区边缘刻有“□州弘政□记”,末端带有花押。金代弘政县隶属北京路义州,即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东北,此即为该镜的检验刻记。即便是金代民间所用旧镜,也需向官府报备,备案检验后方可使用。有的铜镜从一地流转至另一地,在铜镜上会存在两个检验刻记。金代也出现铜镜没有刻记标志的情况,说明检验工作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实施。

5.铸镜工艺

金代的铸镜工艺相较汉唐时期呈衰退趋势,精美程度更是有所不及,但仍有其独具特色之处。金镜调整了新的合金比例,减少锡的成分,适量增加了铜和铅的比例,还添加了锌元素。这种新合金的优点是可以使铜的流动性更好,可塑性强而便于铸造,韧性增加更为耐用。其缺点是造成耐腐蚀性下降,而铅比例的增加造成收缩比例加大,不利于精细花纹的铸造,导致金镜纹饰远不及汉镜唐镜精美。部分金代铜镜在镜背进行涂漆或鎏银处理,在镜面用铅粉来弥补镜质缺陷,使镜面更加光滑明亮。

6.纹饰的艺术风格

金镜的纹饰构图,颇有国画的意境。人物形象的比例较为匀称,服饰多样,生动传神。动物和花草类纹饰与同时代的绘画手法相似,倾向于写实,逼真生动。人物故事镜中,人与景搭配,有留白,有远景、近景,场景搭配得恰到好处。如松间人物祝寿镜,大树的构图有透视效果,延伸的树枝和打开的大门,对镜面空间进行分割,画面中三人一鹿占据镜面下半部分。纹饰内容虽丰富而又不显杂乱,人与景融合自然,疏密有致。树叶的脉络、人物的面部表情、人物服装上的褶皱、鹿背上的鞍褥图案、大门的门钉门环,清晰可见,宛若一幅小型画作。

三、结语

金代铜镜纹饰多样,主要源于当时民族构成的多样性。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汇聚,产生出文化的交流,从而延伸至铜镜之中。金镜独有的特点,反映着女真族人的生活、审美、习俗、信仰等文化特征,体现了它特有的文化价值。
【作者:田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铜镜圈 ( 苏ICP备202406743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网站内容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违规或不当内容请联系本站处理。本网站由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